www.smgjgz.com | 北京時間:1999年10月12日 星期二 |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院長:大地震仍無法預測 臺北消息:據(jù)今天出版發(fā)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慘重的損失,但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 學院的院長蔡義本說,目前的地震科技仍無法預測地震,臺灣未來會否發(fā)生另一次大地震,也是難以確定的。蔡義本也指出, 目前人類的建筑科技,已經(jīng)可以建造具備足夠抗震力的房子,因此,如果能從根本出發(fā),加強與確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便可 減少人命的傷亡。 在規(guī)模達里氏7.3的“九二一大地震”發(fā)生后,臺灣普遍流傳著將會發(fā)生另一次規(guī)模超過7.3的大地震。同 時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的蔡義本昨日否定了能夠預測地震的可能。 他說,地震是一個很復雜,而且很難研究的現(xiàn)象,因此,至今,對地震的預測還沒有一套可靠的方法。例如19 75年大陸地震學家根據(jù)前震及冬眠動物爬至地表等現(xiàn)象成功預測到海城大地震的來臨,避免了不少人命的傷亡,但隔年的唐 山大地震,卻是在毫無警訊的情況下發(fā)生,事先根本無法預測到,結果是損失慘重。 但他也指出,地震所產生的震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這次“九二一大地震”的震中地區(qū),就有許多房子因建筑 結構足以抵抗震力,沒有倒塌。 所以,蔡教授認為,現(xiàn)階段的根本做法,就是建造可以抗震的建筑物,同時避開斷層帶。 臺灣中央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昨日受訪時也說,盡管動物在地震前會有異常的反應,但利用動物來預測地震,卻 是難以實行的,因為不僅人類與動物間無法溝通,同時,因為動物會不同因素而出現(xiàn)行動異常,所以也很難從它們的異常行動 中來預測地震的發(fā)生。 他說,雖然這次的大地震發(fā)生在南投縣地區(qū),距離臺北數(shù)百公里,但因為臺北地處盆地,產生震力擴大作用,因 此,臺北也感受到四級強度的地震。 辛在勤也說,地震預測是地震學者終身追求的目標,然而,由于目前地震預測科技及器材還沒有成熟,仍停留在 研究,而非作業(yè)的階段,要預測地震,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至于臺北發(fā)生強震的可能,蔡義本說,由于臺北位于宜蘭及花蓮地震頻繁帶附近,同時在在1909年曾發(fā)生距 離地表80公里深處的7.3級地震,1867年時也曾在基隆港的北部海岸地區(qū)發(fā)生過地震,因此,臺北向來就是地震學者 的研究重點之一。 不過,由于臺灣記載地震的歷史只有 300多年的短時間,所以要從過去的地震情況中來觀察臺北未來發(fā)生地 震的可能性也是很困難的。 不過,蔡義本昨日承認,這次因臺灣中部的車籠埔斷層移動所造成的大地震,對臺灣地震學者 來說,是一大意 外,因為他們雖然已經(jīng)測出這一斷層,但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他說,“九二一大地震”對地震學者來說是一次教訓,但今后,他們也將可利用這次地震中所搜集到的資料,研 究其他類似斷層,及評估這些斷層引發(fā)地震的潛能,對這次地震罹難者可說是有一個交待。 相關專題:臺灣大地震 |
|||
Back to Top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
政治透析 | 經(jīng)濟觀察
| 科教文苑 | 社會時尚
| 體育博覽 | 娛樂放送
| 軍事天地 | 兩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華人世界 | 國際了望 中新社專稿選介 | 中新社圖文專稿 | 中新社新聞圖片 | 中新社影視產品 | 中新社經(jīng)濟信息 |
|
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所刊稿件務經(jīng)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