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九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除太子李建成,滅齊王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為皇太子,旋即傳位于他。李世民登基后,任用賢才良將,內修民政,外御突厥。置弘文館,以虞世南,歐陽詢等兼學士。任剛正不阿的魏征為諫議大夫。通過一連串的政策革新,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把國家治理的人民安定,諸戎朝貢,這也就是名垂史冊的“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一日晚上,唐太宗在御書房閱覽關中官員上呈的奏折,言關中近年旱情嚴重,古井干涸,田疇龜裂,民不聊生,賣兒賣女,背井逃荒,天長日久,恐生盜匪,危及長安……看到這里,太宗眉頭緊鎖,微微嘆了口氣,心想,兵革才息災旱又生,何日才能國泰民安呀?這時御書房窗外微微吹進一陣清風,隨風傳來一人說話:“當今圣主,不必煩惱,天降旱魃,只為戰(zhàn)亂時殺戮過多,故有今日之災。圣上可遣人往天竺,取天竺大乘經(jīng),即可超度戰(zhàn)亂喪生的魂魄。然此去天竺萬里之遙,難解燃眉之急,圣上可遣人上龍山祈雨,切記!切記!”太宗走近窗戶,只見一身穿黑袍、披發(fā)仗劍、足踏龜蛇的神人轉身將要離去,太宗急忙問:“請問上仙,龍山何在?”只聽那神人言道:“圣上七年前曾上過龍山。”言罷便隱去了。
太宗反復思慮,仍想不出他何曾到過龍山。第二天早朝,便將關中的旱情和昨晚的奇遇告知文武大臣,大臣魏征說:“依圣上所說,足踏龜蛇,應該是玄武神,此神居北方壬癸方位,故也是水神,雖是水神,但沒有天庭降旨,龍部降雨,他的水也不能隨意給人,故使圣上遣人上龍山祈雨,但不知龍山在何處?”尉遲恭說:“七年前該是武德三年,圣上當年在雀鼠谷大敗宋金剛,莫非龍山便是綿山?”唐太宗說:“這么說朕倒記起來了,當年寡人失利退居綿山,曾受玄武神、關羽神兩位神靈點化救助,大敗宋金剛,朕一直銘感于懷。今又受神人點化,真是天佑大唐啊!我看事不宜遲,魏愛卿和敬德兄即日準備,明日起程,火速趕往綿山,代朕為關中百姓祈雨,并修建神廟,一者報當年點化救助之恩,二者祈雨解今日百姓旱災之急。另外依神人所言,派人到天竺取大乘真經(jīng),不可延誤!”魏征和尉遲恭日夜兼程前往綿山。國內經(jīng)精心選撥,委派玄奘法師前往天竺求取大乘真經(jīng)。唐太宗李世民則每天遙對綿山焚香叩拜。半個月后,關中一帶普降甘霖,災情解除,萬民歡騰眾官齊賀。唐太宗大喜,派人在綿山興建了宮觀寺廟,并言,他日定將重上綿山,叩拜神靈。以祈綿山神靈保佑大唐社稷鞏固,兵革不起,水火無侵,人民安居樂業(yè),李唐百世其昌。自此,綿山之勝名天下皆聞。
貞觀二年,唐太宗將關中百姓因旱饑而賣出的兒女,全部找到,并用金帛為百姓贖取,還其父母。百姓感動至極,感恩戴德之情難以言表。百姓回到故土,重建家園,至此關中一帶人煙重新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