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及相關監(jiān)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人均年消費逾萬元,已經超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 面對這樣的數字有人不禁要問:大學生消費高在哪里?為什么這么高?高得合不合理呢?
五分八門的消費清單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調查(以下簡稱“南大調查”)顯示:京津冀地區(qū)的大學生除了平均513元的月基本消費(伙食費及生活必需品)和學習相關費用外,還包括如手機、電腦、MP3、數碼相機等一些電子產品的消費。
另外,交友應酬、戀愛費用等消費也占到了一定比例。調查中一組比較引人注意的數據顯示:大學生交友應酬、手機費用和戀愛費用平均分別為84元、82.13元和78.75元?倲惦m然不高,但分別有15.56%、13.7%和17%的大學生每月在這三項上的花費超過200元,在戀愛費用一項花費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1.5%。這些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字,而且一部分學生“必不可少”的娛樂消費也沒有被包括在內。
天津大學學工部張老師告訴記者,天津大學曾做過一個統計。大四學生畢業(yè)時,排除找工作所需的費用,單是同學聚會等活動每月平均要花費2000多元。
一名大四學生小羅說,去年得了400元獎學金,結果請同學吃飯卻花了425元。
某學院新聞專業(yè)大四學生小文(化名)這樣向記者描述自己的月消費清單:“吃的喝的占300元~400元、電話費占300元~400元、其他的就沒有規(guī)律了,聽演唱會,買新專輯,旅游等起碼要花200元~300元。”
為何開銷那么大?
某大學中文系一位老師說,很多學生在外為了“面子”一擲千金,而在家信中,則頻頻“告急”索款。遠在家鄉(xiāng)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奢侈的消費,只得節(jié)衣縮食,甚至借貸度日,以滿足子女的物質要求。很多父母以這種方式愛著孩子。為了能讓孩子上大學,讓孩子過得更好,寧愿讓自己“一切從簡”,甚至過著更艱辛的生活。
天津大學學工部副部長張老師說,由于社會上人們收入水平的差異,學校不可避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學校要注重學生的德育,提倡健康理性消費。天津大學的“勤工助學中心”在2005年就率先開展了關于如何面對貧困的素質教育,并請相關專家對學生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
高得不合理缺乏儲蓄意識
“南大調查”分析顯示,大學生作為一個身心尚不成熟的群體,以追求名牌為主的炫耀性消費,是大學生最直接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這種心理驅使他們竭力來進行炫耀性消費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來表現或者突出自己的個性與社會價值。
“南大調查”中發(fā)現,多數大學生能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消費,而不是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qū)。但也有的學生消費時大手大腳,沉迷于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學業(yè)。
另外,在“南大調查”調查中還發(fā)現,很多大學生對理財知識表示陌生。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一學期結束時,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菅少玲 趙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