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發(fā)展中國家,共有80余種民族語言,30余種文字。但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和語言交流的現實功利性要求,如今,數千年沉淀下來的差異化、豐富多彩的語言正在趨向同化。方言的死亡、差異的壽終正寢,意味著鮮活的感性縮減為干巴巴的符號。
目睹了地方語言作為文化,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作為中國文化界的人大代表倪惠英于心難忍,在今年兩會上,她鄭重地向人大提出了《關注地方語言的純潔性的建議》,呼吁人們能行動起來,保持中國地方語言的差異性。
倪惠英在調研中發(fā)現,由于方言的眾多,也確實容易造成很多交際上的困擾,甚至會產生一些笑話。“但我們不能因為現實的功利性就斷然否定具有深厚文化承載的方言!彼治稣f,“因為方言里有比普通話豐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語,在動作的細微區(qū)分、事物的性狀描繪等方面都更具體。這是方言比普通話往往要生動幽默、有趣傳神、在文藝表達里更受歡迎的原因!
她認為,正是基于中國語言的豐富多彩,中國才會有無數的地方戲曲,但現在隨著語言差異的縮小,許多地方戲已經在招收演員上遇到了困難。
面對方言正在遭受的危機,倪惠英建議成立中國地方方言研究會,加強對方言的研究,從現存的方言使用者那里盡可能多地記錄下地方語言。政府在保護地方劇種上要給予特殊的政策以及資金支持,并在小學里開展雙語教學,除普通話外,同時開展本地區(qū)的方言學習。 (記者柳建云、唐迎春、趙琳琳、秦暉、謝綺珊、黃楚慧、徐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