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回目:劉玄德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三請諸葛孔明于草廬之中的故事。有一年,我乘車經(jīng)河南南陽到老河口去。過南陽時,聽說諸葛亮未出山時住過的臥龍崗就在附近,抽空去參觀一次。
臥龍崗離南陽市區(qū)不過兩三公里,平崗古祠,翠柏修竹,景物宜人。臥龍崗上有武侯祠一座,原建于唐、宋年間,后毀于戰(zhàn)火,F(xiàn)存殿宇是清代重修,規(guī)模很宏大。前部以大拜殿為中心,是祭祀諸葛亮之處。后部有:茅廬、三顧堂、古柏亭等十景,是后人追念先賢構(gòu)筑的景物。在大拜殿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引起人們的注意。上聯(lián)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下聯(lián)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許多人都知道,孔明被劉備請出山之前是“高臥隆中”。而隆中是在湖北襄陽,何以南陽又有此一處武侯祠、茅廬、三顧堂?對此,世人頗有議論,看法不一,所以他的下聯(lián)才如此寫法。
我到了老河口以后,和朋友們談及此事。他們勸我,襄陽離老河口不過百十里,何不到襄陽隆中去看看?
在群山環(huán)抱中,古樹參天,迎面一座石牌坊,上面“石隆中”三個大字赫然入目。石牌坊后是一座小石橋,這小橋就是劉備二顧茅廬未遇孔明,悵然而歸,路遇黃承彥老人之處。過橋不遠(yuǎn)即“三顧堂”,堂前有千年古柏,院中種著梅樹。四周游廊中全是歷代文人贊頌諸葛亮的碑碣。堂上匾額書“諸葛草廬”四個字。堂中壁間岳飛書寫的《出師表》龍飛鳳舞極為引人注目。三顧堂后“草廬”,傳說為諸葛亮少年時隱居讀書之地。附近還有他耕過的土地,稱為躬耕田;他坐過的石頭,稱為抱膝石;他在山上納涼午休的地方稱為野云庵;他吟誦《梁父吟》的山崖稱為梁父巖……足見人們對孔明懷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