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質量門”再起波瀾:浙江省工商局日前透露,豐田汽車涉嫌向中國銷售1700余種不合格汽車零配件,工商部門已對此立案(《人民日報》4月8日);截至目前,豐田汽車已向浙江省251名車主支付了汽車召回補償,人均補償金額300元左右(4月8日《新京報》)。
任何一種汽車都難免出現(xiàn)質量問題,但豐田“質量門”最讓中國消費者感到郁悶和憤慨的是“同病不同治”、“同損不同賠”:豐田對美國的消費者給予了上門維修和交通費、誤工費等方面的補償,并準備接受美國政府開出的巨額罰單,然而對于中國消費者的賠償要求,豐田公司卻一直不予理睬。此次浙江省251名車主人均獲得300元左右的補償,也是在浙江省工商局反復調處、拒理力爭的情況下才獲得。而中國其他地方的豐田車主,可能連這點補償都得不到。
很多人都認為豐田公司是在欺負中國消費者,實際上,與其說豐田欺負的是中國消費者,不如說他們欺負的是中國法律。換言之,中國的消費者之所以受欺負,并不是因為中國的消費者軟弱無能,而是因為中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章還不完善。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汽車召回制度早已非常成熟,無論是消費者獲得經濟補償,還是政府開出巨額罰單,一切都是照章辦事。反觀中國,從1984年德國大眾來到中國合資開始,一直到2004年,汽車召回制度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之后雖然建立了汽車召回制度,卻也是一個殘缺不全、四處漏風因而顯得“軟弱無能”的制度,過于照顧汽車廠商的利益而忽視了消費者的權益。
比如,中國車主若因汽車質量問題遭受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欲投訴某個汽車廠商,須由車主先行舉證,否則不予受理。要舉證必先檢測,而眼下中國的汽車質量檢測不僅費用畸高(甚至高于汽車價格),而且具有汽車檢測資質的單位全國僅有3家,這3家單位一般還不受理個人汽車檢測———這無異于把消費者逼入困境,出事之后唯有自認倒霉。
再比如,對于汽車召回過程中,汽車廠商應否給予車主相應補償,應否給車主臨時提供同型號車輛使用,中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章并無明確規(guī)定。既然法律沒有作出要求,汽車廠商自然能省則省。此次浙江省工商局為車主爭取到一點補償,依照的是該省地方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但顯然,浙江省地方法規(guī)并不能保障其他地方車主的權益。
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正因為中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章不健全,才讓“豐田們”擁有了極大的優(yōu)越感,中國的消費者才被豐田公司欺負。而中國在汽車召回方面的法規(guī)、制度建設長期滯后,不得不說,這一方面與我們長期對跨國公司實行“超國民待遇”有關,另一方面與我們過分“呵護”國內汽車工業(yè)發(fā)展有關。
只有法律有尊嚴,消費者才會有尊嚴,只有法律著力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才可能免受欺負。豐田的“同病不同治”、“同損不同賠”對于我們是一個教訓,也是一個契機。向豐田公司索賠固然重要,但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更加重要,這是避免中國消費者再受欺負的長遠之計。
□晏揚(浙江 媒體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