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證券市場管理‘中央集權’度太高,窒息了交易所本應有的更積極的作用。需要逐步放松‘中央管制’,增加交易所之間的競爭,讓交易所在競爭中提供更好的公司治理監(jiān)督服務!边@是200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公司治理評價報告中闡述的觀點。
4月17日,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獨立風險咨詢及內部審計服務公司甫瀚公司、國家行政學院領導人員考試測評研究中心共同發(fā)布報告。該報告對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的前100家樣本公司進行調查和分析。
報告認為,滬深兩市公司之間治理水平差異很小,原因是兩地交易所的上市規(guī)則及監(jiān)管標準本身沒有太大差異,基本都屬于證監(jiān)會“下屬執(zhí)行機構”,而并非真正自律性組織,規(guī)則制定權力和自主運作空間很小。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司治理水平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由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所推動。”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魯桐說。
報告指出,2005年5月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產生的影響已經顯現,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最近的1-2年內紛紛建立了投資者關系部,由董事會秘書直接負責投資者關系。在上市公司100強中,有72家公司在網頁上設立了投資者關系專欄,公布公司章程、年報、公司公告等各種信息。
“但是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關聯(lián)交易、股東大會及其權利等焦點問題上,相比股權分置改革前尚無實質性進步。”魯桐說,“雖然股權分置解決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利益不一致的問題,為改善公司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自身的公司治理問題并沒有因此迎刃而解。內部人控制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國有股權的商業(yè)化運作仍然障礙重重,并且在全流通環(huán)境下,新的治理問題——如大股東的市場操縱動機明顯增強——將給市場監(jiān)管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報告分析認為,即使是百強企業(yè),股東會和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還基本停留在表面文章多、實際作為少的階段,董事會對企業(yè)管理的參與度尚待加深,而監(jiān)事會的權力空間有限,實際管理效果不夠理想。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目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正從完全迫于監(jiān)管壓力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轉變?yōu)橐欢ǔ潭壬显醋允袌鰤毫Α⒕哂衅髽I(yè)自主性的“誘導性制度變遷”。“因此,我們應相應地調整公司治理的政策基調,不必再過分依賴強制性的具體措施和治理機制安排,逐步增加示范性和可選擇性的制度安排。清理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法規(guī)中一些僵硬的已經不合時宜的條款,給公司治理改進和創(chuàng)新行為留出更多空間!濒斖┱f。 (李峻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