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還記得這張在互聯(lián)網上流傳一時的照片,在某直轄市林立的高樓下,一棟小破樓孤零零矗立在一個土堆上,住在這里的吳萍一家,因為不滿開發(fā)商開出的拆遷條件,在這棟二層樓里堅持了兩年多時間,被人們稱為最牛的釘子戶。
湖南長沙也有幾個這樣的釘子戶,不過他們扎根的地方不在工地,而在長沙最繁華的商業(yè)街邊上,3棟破舊的房子,與靚麗的商廈近在咫尺,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記者來到長沙市最熱鬧的南門口,一眼就看到了新開業(yè)的新大陸銀座前面的這個舊房子,它孤零零的矗立在廣場上,顯得格外醒目,他們依然在有條不紊的營業(yè)著。
南門口自古以來就是長沙市的商業(yè)中心,長沙人把這里稱作黃金碼頭,每天這里來來往往的客流川流不息,這里與長沙市最熱鬧的黃興南路步行商業(yè)街僅僅隔了一條馬路,記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8月份,這里就作為長沙市天心區(qū)的棚改項目,開始進行商業(yè)開發(fā),如今三年多過去了,新大陸銀座已經開張營業(yè),但是卻留下了這三棟孤零零的房子,曾經連接它們的其他房子都已經拆掉了,變成了廣場和商廈的一部分,而它們卻依然矗立在繁華的商業(yè)大廈面前。
這三棟舊房子既不是文物古跡,也不是名人故居,但是自從去年周邊的房子拆掉之后,它們就一直這么扎眼地戳在鬧市街頭,如果從2004年算起的話,這些釘子戶已經在這里挺立了3年,比前面提到那個最牛的釘子戶時間還長,在傳統(tǒng)觀念里,釘子戶的名聲并不好聽,可這三棟舊樓的主人為什么寧可堅守3年,也不搬走?
據記者了解,這三棟樓的住戶都是靠這小樓的租金維持生活,一間8平方米的門面房,一個月就可以租到1萬元,難怪他們不愿意拆掉這么能掙錢的房子,可是,當初與他們比鄰而居的房子也同樣都是寸土寸金,為什么別人都搬走了,單單就留下了這3家?
新大陸公司的董事長助理羅仿初告訴記者,新大陸銀座項目是長沙市天心區(qū)老城改造的一部分,也是未來南門口商業(yè)中心的一部分,所以早在2004年8月25日,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就給他們下發(fā)了拆遷許可證,當時需要拆遷的房子一共是112戶,拆遷面積6400多平方米。
按照羅仿初的說法,其他人都是高高興興的走了,應該是對拆遷的補償比較滿意,那么剩下的三戶為什么就是不拆遷呢?
原來,住戶和開發(fā)商之間,在拆遷補償標準上難以達成一致,采訪中,記者也對周邊商鋪進行了調查,在黃興南路步行街每平方米商鋪的月租金在80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間2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月租金大概在2萬元左右,而如果購買的話,一般都要200多萬元,而開放商卻只拿出30多萬來,那開發(fā)商的評估價格又是如何算出來的?
周國立告訴記者,當時拆遷的時候,他們一家曾經和開發(fā)商協(xié)商過一次拆遷補償的問題,但是并沒有達成一致,過了一個多月,開發(fā)商就給他們送來了自己房屋的評估報告,在這份評估報告中,李玉珍老人的門面房,每平方米的評估單價是12525元,12.83平米的房子,評估總價是160696元。
記者調查到,開發(fā)商否認評估機構是他們請的,但是記者在兩份評估報告上看到,委托方都是湖南新大陸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今年8月9日,憑著這兩份評估報告,長沙市拆遷辦給住戶下發(fā)了拆遷裁決書。
住戶認為,開發(fā)商提出的拆遷補償無法接受,開發(fā)商卻認為,住戶提出的條件太高,其實,釘子戶和開發(fā)商之間的矛盾,核心就在于城市改造中的利益如何重新分配,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雙方為了這個問題一直在溝通協(xié)商,而相關政府部門在其中,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按照長沙市天心區(qū)的規(guī)劃,南門口一帶的棚戶區(qū)都要進行拆遷改造,這些低矮簡陋的棚戶區(qū)都將會被現代化的步行街和商廈、公寓所替代。
為了使項目順利推進,天心區(qū)政府的各級部門都曾經多次邀請雙方,坐在一起協(xié)商,同時他們也要求開發(fā)商依法拆遷、文明拆遷。記者了解到,為了和拆遷戶達成協(xié)議,拆遷許可證也是一再延期,從2004年8月25日開始拆遷,他們已經8次申請延長拆遷期限。
天心區(qū)人大副主任拆遷指揮部總指揮曾昭希告訴記者,如果說按照過去就把它強拆了,但是現在絕對沒有,現在就是反復的做工作。
曾昭希的說法,記者在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也得到了印證,原來一直負責拆遷工作的杜主任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杜主任:“這一塊的拆遷應該是依法依規(guī)進行的,也是本著人性化的拆遷操作的,市政拆到今天既沒有斷水的行為,也沒有斷電的行為,都是通過充分的協(xié)商,遵循國家的法律程序做的!
就在記者采訪結束的時候,長沙市拆遷辦正在研究新的解決方案,而新大陸公司也準備同三戶房主再次協(xié)商,爭取盡早達成拆遷協(xié)議。
半小時觀察:拆遷也要講文明
我們在節(jié)目中看到,與以往發(fā)生的野蠻拆遷不同,這起湖南長沙的拆遷糾紛并沒有激烈的沖突,雖然事件雙方有矛盾和分歧,但對這件事似乎都很心平氣和,而政府也在不厭其煩地扮演著居中調和的角色。
釘子戶能夠釘上三年,一方面因為房主與開發(fā)商之間一直談不攏,但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沒有擰著大錘來敲釘子。盡管破舊的小樓和剛開張的商廈在視覺上落差巨大,可允許這樣的對立矗立在鬧市街頭,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從這點上來說,城市開發(fā)建設正在走出一種困境,當開發(fā)商獲得收益的同時,被拆遷戶也能夠有權力要求更合理的補償。
當然,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我們還是希望這種“最牛釘子戶”越少越好。要知道每一個“最牛釘子戶”背后,當事者都要耗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倡導建立和諧社會的今天,拆遷也要講文明。
主編:周人杰
記者:康敬鋒
攝像:劉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