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整體投資風險增加,投資者需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而不是簡單地把資金從銀行“搬到”股市。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居民戶存款增加1.13萬億元。這一數字只及2006年居民戶存款增加額的54.07%,顯示儲蓄“搬家”現象進一步加劇。在2006年,居民戶存款同樣增幅不及上年。
面對高企的CPI及活躍的股市,儲蓄“搬家”是一種正,F象。雖然去年年末儲蓄存款分流較快的勢頭有所減緩,上海中資金融機構還創(chuàng)9年來儲蓄存款單月增量新高。但對不少投資者來說,要想跑贏CPI,只能繼續(xù)讓儲蓄“搬家”。
中國銀行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2008年利率將至少可能提高2至3次,使得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達到4.68%至4.95%左右(扣除5%的利息稅后為4.45%至4.70%),在預計2008年CPI為4.5%的前提下,基本實現存款利率由負變正。
再度加息,雖可改變目前國內較為嚴重的負利率狀況,提高老百姓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但從投資收益角度而言,這并沒什么值得高興的。更多人希望投資收益跑贏CPI,最好像2007年那樣借助股市走牛實現高收益。只要看看平均凈值增長率均超過100%的各只偏股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等,就不難理解儲蓄為什么會“搬家”。
在投資信心未被賠錢效應“抹殺”的情況下,儲蓄“搬家”還會繼續(xù),只是不同時期的熱度不同。上海等投資理財意識較強的地區(qū),儲蓄“搬家”現象將更嚴重。數據顯示,去年上海中資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不是少增,而是全年減少29.4億元,同比多減1094.6億元。
那么,儲蓄存款都“搬”到哪去了呢?股市當然是第一目的地。
需要提醒的是,2008年股市震蕩加劇已被公認,無論“二八”還是“八二”現象主導行情,“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煩惱肯定還將困擾更多投資者。2007年指數上漲近1倍,但一半以上散戶投資者未能獲利。如果從銀行“搬家”出來的資金,“盡顯”散戶投資的弊端,與其冒風險炒股票,還不如存銀行保本。
對于大部分散戶來說,買入基金是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倘若認為基金數量之多讓人難以選擇,可選擇FOF產品,即“基金的基金”,由專業(yè)機構對基金進行組合理財。例如,交通銀行正在銷售的一款“精選指數基金投資”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指數基金優(yōu)化組合及新股申購,預期收益為6%至35%,上不封頂。換句話說,在分享指數上漲帶來收益的同時,還能兼顧新股申購創(chuàng)造的穩(wěn)定收益。
正是由于市場整體投資風險的增加,投資者需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而不是簡單地把資金從銀行“搬到”股市。在投資組合的安排上,低風險能力的投資者更不能一股腦兒地買入高風險的偏股型基金。
就目前市場的收益及預期而言,一般認為,低風險投資者可部分或全部選擇“打新股”產品,既能跑贏CPI,同時沒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大部分“打新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有望穩(wěn)獲8%至12%,有的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能爭取到更高的收益率。例如,中信銀行本月15日推出一款轉債增強型“打新股”產品,通過申購分離式轉債,并在二級市場上賣出中簽的債券和配發(fā)的權證獲取收益,預計年化收益率可達20%。其中的一個賣點是,機構申購分離式轉債只需要20%的保證金,通過杠桿效應提高資金效率。
不過,“打新股”產品能否持續(xù)有新品面市,存在不確定因素。有報道稱,“打新股”產品的發(fā)行加劇了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波動,“監(jiān)管層可能對這類產品進行限制甚至叫!。
此外,投資需要“逢低介入”,現在熱門的未必賺錢,眼下失寵的未必不好。倍受煎熬的QDII產品,依然是投資者規(guī)避單一市場風險的較好選擇。美國次貸危機未結束,全球股市籠罩在陰影中,擔心美國經濟衰退,拖累全球經濟。但大部分機構仍較為樂觀,一是認為美國經濟有望在2008年走出困局,二是新興市場經濟將繼續(xù)呈現增長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新興市場2008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7.4%,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8.8%。渣打中國就此分析認為,雖然新興國家股市過去三年不斷上升,但市盈率保持在15至16倍左右,與1994年和1998年的30余倍市盈率相比,仍屬于健康狀態(tài)。這一分析若準確,豈不意味著機會正在悄悄出現。(張煒)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