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農民長城護衛(wèi)”用心守護世界海拔最高明長城
中新網西寧12月30日電 題:“農民長城護衛(wèi)”用心守護世界海拔最高明長城
中新網記者 李江寧
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保護長城就是保護華夏歷史、傳承中華文明。青海省境內的明長城是中國明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探索青海,乃至中國西部歷史文化、環(huán)境演化和人地關系具有極高的價值。近年來,青海省文物局持續(xù)推動長城保護工作,組織建立了長城義務保護員隊伍和機構,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也自發(fā)加入保護長城的隊伍中來。
12月3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網信辦和中國新聞網主辦的“弘揚長城精神傳承愛國情懷”網絡主題活動正在此間舉行。
“幾百年的建筑在自家門口,是一種緣分,保護好歷史留下來的遺跡,是這一片土地周圍人都應該做的事?!苯衲?4歲的沈守蘭是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村的村民,也是一名長城保護員,每隔三五天,她就會來到離家不遠的長寧1號烽火臺進行巡護。
青海明長城主要分布在海東市樂都區(qū)、互助土族自治州縣和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區(qū)、湟源縣等12縣(區(qū))境內,全長363千米。長寧1號烽火臺是青海明長城大通段的一部分,該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長城遺存,也是青海境內迄今保存最好的一段明代長城。
青海明長城大通段建于明朝隆慶六年,是為了防御明正德年間游牧在青海湖地區(qū)的蒙古卜爾孩部及明嘉靖三十八年從內蒙河套地區(qū)進入青海湖地區(qū)的土默特部俺答汗部屬對明西寧衛(wèi)的侵擾而修建,是研究明朝邊塞防御的軍事防御體系,以及明代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工程技術、文化藝術和中西交通的珍貴實物資料。
這一段長城不僅集中了眾多的敵臺、關城、烽火臺、土墻、石墻、壕塹等防御工事,而且還巧妙地與巍峨險峻的自然山體相結合,形成了易守難攻的軍事防御體系,具有較高的社會歷史、軍事地理等研究價值,被譽為“青海八達嶺”。
鼠害、水土流失、盜挖土壤、維持整潔環(huán)境...這些都是沈守蘭巡護時要查看的內容?!白疃嗟臅r候一天大概要走10公里去巡護烽火臺的周圍,有孩子攀爬或亂扔垃圾的行為,也要及時勸止。”沈守蘭告訴中新網記者,從2018年成為長城保護員開始,自己不斷學習保護文物的知識,在村里還當起了義務的“長城宣傳員”。
從不了解到用心守護,越來越多的長寧村村民開始加入到保護大軍中來。沈守蘭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村民在耕地時發(fā)現(xiàn)了古錢幣和殘碎瓦片,因此更加珍惜和保護這片家園。
“近年來,青海持續(xù)推動將長城保護員補助經費納入到省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中,遺址附近的村民在農閑時對文物進行巡護,每年還將獲得一筆工資,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收入?!鼻嗪4笸ɑ刈逋磷遄灾慰h博物館館長嚴雅楠說。
此外,記者從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自2010年起至2020年,十年間青海省累計投入1.38億元經費用于西寧段、大通段、湟中段等一批長城保護工程項目,對長城本體進行了搶險加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排除了長城本體存在的險情,改善了長城環(huán)境景觀。
青海省長城保護工作起步較晚,截至目前,青海省明長城已經開放展示利用的點段較少,旅游開發(fā)力度較低,擁有巨大的旅游開發(fā)潛力。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寧在此前的采訪中表示,未來,青海將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區(qū)建設為契機,以青海大通、貴德、互助、湟中等縣區(qū)為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區(qū),實現(xiàn)優(yōu)質文旅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帶動當?shù)亟洕鐣l(fā)展。(完)
文化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