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真實”的張愛玲?
在這本自傳性和私密性最強的《小團圓》中,張愛玲好像在迫不及待地要對自己的人生和作品做一個總結(jié),所有與她家族及生活有關的人物影子都不難在里面被找到。
“從文本的角度看,這是一部自傳性質(zhì)非常強烈的‘私小說’和女性性心理小說,比起以前的作品,更為顯著、夸張。”淳子說。于是,很多熟悉張愛玲的讀者都會有這樣的沖動:恨不得使用電腦中的替換系統(tǒng),把人物帶到真實的歷史人物身上去。
無疑,《小團圓》是迄今為止最接近最真實的張愛玲、也是張愛玲調(diào)動她生活積累最多的一本書。有了這一塊,張愛玲的形象拼圖眼看就要拼接完整。
但是,盛九莉真的是張愛玲么?陳子善對此甚為疑惑。
和其他讀者不同,由于親眼見過張愛玲筆下的一些角色,陳子善在閱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與真實比對的心理,“在感情上,我會碰到這樣的困惑:她這么寫她姑姑,有什么依據(jù)?”
80年代末,陳子善曾經(jīng)多次登門拜訪張愛玲的姑姑,他看到的是“一個很慈祥的老人”。雖然由于年齡和身體問題,她當時已經(jīng)不得不臥床,但是總的來說精神還是很好。
一次,陳子善直截了當?shù)貑柟霉茫骸皩垚哿岷秃m成的接觸,當時你是什么態(tài)度?”她回答說:“很簡單啊,我不干涉他們。胡蘭成來了就跟我打個招呼,我就到我房間里去,讓他們呆在一起說話。我不可能呆在邊上,好像監(jiān)視他們一樣!
“她的意思也就是說,張愛玲已經(jīng)成年了,有權利決定自己把握私人事情和情感問題,她不表態(tài):既不贊成,也不反對。”陳子善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而小說里的描寫則跟他的印象有很大出入。姑姑“楚娣”不斷地從她的眼光來看待盛九莉與邵之雍的戀情,并發(fā)表意見。
陳子善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相信小說,還是相信自己聽到的。有時候,他也會回過頭去考慮張愛玲的整體構思:“她所寫的姑姑是青年到中年,而我看到的是一個老人,差距很大;蛘,也有可能當時對胡蘭成的形象還很敏感,她不好說。”“但是,畢竟她姑姑給我的印象同小說里還是不一樣的!
對這份疑惑,陳子善思考了很久。最后他得出結(jié)論:小說就是小說。“西方文藝理論都認為,小說不可能完全是真實的!缎F圓》中是有許多真實人物的影子,但是不能把角色與現(xiàn)實畫等號。別說是小說,就算是歷史著作,不也不可能完全真實么?”
他認為,小說中的情節(jié)很難說究竟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虛構的,有多少又是以真實為基礎重新構思的!案嗟募毠(jié)無法證實。從《小團圓》還原真實人物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很危險,會帶來一系列的麻煩,因為可能人家極有可能就不是這樣的情況。”
對《小團圓》中揭露出來的“張愛玲”,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愛玲研究學者余斌并沒有太多驚喜,但張愛玲如此強烈的“自傳沖動”還是令他稍感意外。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書中情節(jié)與她的經(jīng)歷絲絲入扣,以至這本書你想不把它當自傳都難,“與之前的作品將‘小說沖動’放在第一位不同,《小團圓》的自傳沖動已然壓倒了‘小說’。”
張愛玲研究專家金宏達認為,這與張愛玲當時在美國時的創(chuàng)作窘境有關系。“很顯然,她的創(chuàng)作其實是不大有出路了。寫自己熟知的東西,既是她的好處,也是她的危機所在。后來,只好拿自己的經(jīng)歷做文章,吸引華人世界讀者的注意?梢哉f,盛九莉就是她自己。這是一一對號入座的事情!
金宏達對本刊說,由于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無法打入美國的主流文學,那里的生活也不能提供給她更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她只好把自己的作品改成英文,又將《金鎖記》改成《怨女》。六七十年代,她甚至為了迎合市場想要寫少帥張學良,接著還想研究丁玲。
究竟,《小團圓》里透露出多少真實張愛玲的信息,而真實的張愛玲又該是什么樣的?要完全拼好張愛玲這塊圖,恐怕單憑一個《小團圓》還遠遠不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