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午,北大百年紀念講堂南大廳為季羨林先生所設靈堂開始對外開放,供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祭奠。7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yī)院辭世,享年98歲。圖為民眾自發(fā)到季羨林先生靈堂前吊唁。 中新社發(fā) 李學仕 攝
7月12日中午,北大百年紀念講堂南大廳為季羨林先生所設靈堂開始對外開放,供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祭奠。7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yī)院辭世,享年98歲。圖為大批民眾排起了長隊前往吊唁。 中新社發(fā) 李學仕 攝
“季先生一生坎坷,雖然他生前得到了很多、很高的榮譽,但他得到的愛太少了,希望他在天堂得到愛!
——北大東語系教授張光璘
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就曾鬧得紛紛擾擾他的遺產(chǎn)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北大保持沉默,稱現(xiàn)在先辦好季老后事。季老獨子季承說,季老生前未留任何遺囑,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托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
藏畫曾遭遇被盜風波
早在2001年7月6日,季羨林曾與北大簽訂協(xié)議,將圖書、手稿、字畫等藏品捐獻給北大圖書館。此時,季羨林與獨子季承已斷絕關系6年未見。但去年10月,這部分藏畫遭遇被盜風波。收藏愛好者、季羨林友人張衡稱,在拍賣會上發(fā)現(xiàn)了季羨林私人收藏的16幅書畫作品,矛頭直指北大為季羨林安排的秘書楊銳盜畫流入市場。
11月5日,北大聲明未發(fā)現(xiàn)季老藏品外流。5天后,北大再稱清點的結果表明,秘書楊銳保管的季老藏品未外流。11月26日,北大第三次表示,公安機關調查證實舉報人手中的字畫全系偽作“盜賣說”沒有依據(jù)。
此時,與父親已13年沒見面的季羨林獨子季承與父親冰釋前嫌,重歸于好。他公開指責北大干擾其與父親見面,北大也拒絕給季羨林北大家里的鑰匙給他。而季老的大部分藏畫正位于北大朗潤園的家中。
最后,北大為季老撤換秘書,也將鑰匙歸還了季承。但紛紛擾擾的事件過程中,季羨林私人藏品的保存地點、保存人員、名目沒有被公布。張衡稱,也未有任何人來看過他手上拍得的外流畫作。該事件最后不了了之,真相也不得而知。
遺產(chǎn)如何分配再成焦點
98歲高齡的季羨林前日突然離世,他的遺產(chǎn)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昨日,北大方面保持沉默,有關負責人稱,尚不清楚,目前只想處理好季老的后事。
季老獨子季承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說,這兩天也只是在料理父親后事,“遺產(chǎn)的問題,還沒進行到那一步!
他說,去年11月與父親重歸于好后,一直陪著他。這大半年中,父親并未留任何遺囑。父親去世時也非常突然,他趕到醫(yī)院時,父親已經(jīng)陷入昏迷,沒有能夠與他講任何話。
據(jù)報道,去年12月6日,季羨林寫了一份委托書,在場的人還以證人的身份在上面簽名。委托書內容為“全權委托我兒子季承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務。暨。季羨林。戊子冬。2008年12月6日于301醫(yī)院!奔境凶蛉照f,這是事實,沒有問題。
遺留藏品是天文數(shù)字
按照季羨林弟子錢文忠的分析,季老的藏品和財產(chǎn)大致分成六個部分。
一是1950年以前收藏的字畫,其中包括季羨林妻子彭德華從山東帶到北京的字畫,這些字畫以齊白石為下限,數(shù)量很大,名家聚集,觸目皆是,“若論價格,在今天是天文數(shù)字”。錢文忠說,這部分藏品是有目錄的,主要由季羨林已故第一任秘書李錚教授編訂,早在10多年前就已完成。
二是其他珍藏版古籍、古墨、田黃、田白、白芙蓉、名人信札等,數(shù)量很大。三是歷年來,先生朋友贈送的字畫、藝術品,數(shù)量也很大,名家包括啟功、范增、歐陽中石等。四是季羨林本人寫的字、手稿。五是,季羨林有大量著作出版物,稿費數(shù)目不小。六是朋友饋贈。
骨灰將安放兩地
數(shù)千人北大吊唁季老,遺體告別儀式周日舉行
北大昨日在校內設置季羨林靈堂,包括其家人、弟子在內的3500名社會各界人士前往悼念。季羨林獨子季承昨日說,父親遺體告別儀式將于周日(7月1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初擬季老的骨灰分兩處安放,一部分送回山東臨清老家,一部分留在北京。
難忘師恩 代父跪拜
昨日中午11時30分起,設在北大百年講堂的季羨林靈堂正式開放。廣場前隨即排起長達百米的悼念隊伍。低回的哀樂聲中,人們依次戴上白花,與這位學界泰斗作最后的道別。
國務院新聞辦五洲傳播中心研究員張敏一走進靈堂,便跪倒在地叩首,并含淚朗誦一首詩歌:“舉世聞名學問深,畢生研究東語文。太平洋水千萬里,不及季老教我恩。”走出靈堂,張敏仍難抑悲痛。他說,他的父親張勁草在上世紀40年代曾經(jīng)擔任過季羨林先生的助教。1948年,他父親前往解放區(qū),還是季老給的路費。張敏說,年邁的父親人在上海,重病臥床不能前來,他是替父親來季老的靈前磕個頭。
“季羨林先生逝世,是學術界的巨大損失!74歲的語言學家、北大中文系教授陸儉明說。1946年,季羨林從德國學成歸國后,創(chuàng)建了北大東方語言文學系,開辟了中國東方學研究的輝煌時代。陸儉明說,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古代印度史、佛教史等領域,季羨林先生的建樹不僅在國內,就是在國際學術界也是首屈一指!氨贝筮@些年的梵文方面還是培養(yǎng)了一些人才,但季老逝世后,吐火羅文即使不能說失傳,那也是全世界都沒幾個人懂了!
不少人現(xiàn)場痛哭流涕。27歲的河北女子劉磷豐焱說,去年7月她失戀想到自殺,讀起季老的《我這一生》而活了下來,“是他救了我的命”。
骨灰安放北京及老家
中午12時50分,季羨林獨子季承攜妻兒到達現(xiàn)場,給父親送上花圈。季承身著藍色襯衣,神情悲傷,他在留言簿上留下“季承并馬曉琴幼孫宏德哭拜”,并跪在父親靈堂前磕了三個頭。妻子馬曉琴則抱著剛滿1歲的兒子一一磕頭。
下午5時30分許,季羨林關門弟子錢文忠也到達靈堂,跪下磕了9個響頭離去。
季承說,父親遺體告別儀式將于周日(7月1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初擬季老的骨灰分兩處安放,一部分送回山東臨清老家,一部分留在北京。
北大季羨林先生治喪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稱,初步統(tǒng)計昨日到場悼念的人士超過3500人。
追憶
“國寶”當之無愧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從1983年開始,作為中國語言學會秘書長與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季羨林先生共事4年。他認為,對于“國寶”的稱號,季羨林先生當之無愧。而“國學大師”則可以商榷,因為季羨林先生有很深厚的國學功底,但主要研究領域是印度文化等,不是國學。
陸儉明說,季羨林先生為人平易近人,生活十分簡樸,完全看不出是一位著名學者。上世紀80年代曾有一位新生將季先生錯認為工友,向季先生問路,季先生不但詳細指明道路,還幫助那個學生把行李拿到了宿舍,卻一直未透露自己的身份。
作者: 彭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