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何朝海早早起了床,一件件擦拭他視為寶貝的展品,盡管上面并沒有灰塵。
今天,對于老何和他的雷鋒資料展覽館來說是個大日子。3月5日,雷鋒紀念日,這一天,雷鋒精神被更多的人想起,雷鋒資料展覽館也在這一天打破一年的沉寂。
每年此時,老何都忙得不可開交。其實,他希望天天如此,而不是為了3·5這一天人們忘卻的紀念。
今日此時
觀者盈門 展館熱鬧了
早上7點多,以館為家的老何便起身開始準備。拖地、擦拭展品、收拾屋子,一件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展覽館并不大,三間平房分割出了三個展廳,占地千余平方米,坐落在豐臺區(qū)東高地南小街的一片平房院里。如果不是刻意尋找,很難發(fā)現(xiàn)。
因為沒有錢,房子已經(jīng)年久失修,展覽館內(nèi)外透著艱苦樸素,正如雷鋒精神。院外雜草荒涼,屋內(nèi)墻體裂了縫,墻上的標語褪了色,連電燈也“罷工”。
早上9點一開門,第一批參觀者邁著齊刷刷的步子來了。他們是附近部隊的170多名新兵,每年的今天,帶領(lǐng)新兵來參觀已經(jīng)是這個部隊的一個傳統(tǒng)。
由于每個展廳最多只能容納二三十人,官兵們只能分批進入,老何卻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解。而說到雷鋒訓(xùn)練時所用的木槍、雷鋒存折的照片和雷鋒當年讀過的《毛選》這三件鎮(zhèn)館之寶時,老何都要提高嗓門,多介紹幾句。
送走了第一批參觀者后,老何也沒得休息,馬上約好的另一個團體又要到了。
“最近幾天已經(jīng)有數(shù)千人前來參觀,最多一天超過2000人。”老何說,最近他忙得連軸轉(zhuǎn),從一早開門到晚上關(guān)門,幾乎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
年年往日
少人問津 館長苦支撐
每年3月初的這幾天,老何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他不怕累,他希望天天這么累,天天這么多人才好呢?墒牵荒12個月當中,他幾乎有11個月都是閑著的。
由于扎根南城又不注重宣傳,而且雷鋒精神也漸漸淡漠,平日的雷鋒資料展覽館很冷清,大部分時間的接客量最多只有兩三人。
“它們就像我的孩子,每天都要悉心照料!睂φ蛊返暮亲o,老何從未因為沒人參觀而停止過。
老何年輕時曾在北京衛(wèi)戍區(qū)服役,部隊掀起學(xué)雷鋒熱潮,那時他開始收集關(guān)于雷鋒的照片、詩文和發(fā)言稿等物件,并于1981年自掏腰包建立了雷鋒資料展覽館。
從老何的口中得知,包括講解員工資、水電費等相關(guān)費用在內(nèi),展覽館一年的開銷需要十萬元左右,靠著辦雷鋒報刊和外出展覽時社會力量和個人的捐助,老何一直在苦苦支撐。
“我做夢都想能再辦得體面些!泵鎸σ呀(jīng)一年沒有更新過展品的窘境,白手起家的老何由衷感嘆。不過,在他心里,最大的愿望還是雷鋒精神能夠世代相傳。
文/ 記者 景曉薇 魯曼 許云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