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奧賽加分后,福建教育廳擬對2009年包括奧賽等照顧加分政策進行必要調整,一些奧賽獲獎者的家長到省里上訪。家長認為,政策調整涉及全省即將高考的上百名已獲各學科奧賽一等獎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給家庭和孩子帶來不幸和痛苦。(《中國青年報》5月14日)
奧賽加分政策如何或何時調整是一回事,要不要調整是另一回事。就在不久前,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在其博客上稱要“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并稱奧數教育對少年的毒害比“黃賭毒”還厲害。此番言論引爆了沉寂許久的關于奧賽是非的爭論,輿論一邊倒地以批判姿態(tài)對奧賽進行了反思。
奧賽沒有錯,加分政策也沒錯,但兩者廝混在一起就大錯特錯。一者,奧賽科目大多屬于自然科學,作為青少年在校必學科目的社會科學為什么沒有奧賽?這對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有所特長的學生顯然有失公允。二者,我國奧賽題目刁鉆古怪,學校與家長大面積逼迫孩子們做奧賽題,打擊了他們正常學習一門功課的積極性,痛苦遠比快樂多。
當下的奧賽癲狂還有兩個根源不能不提:一是我們吃過輕視自然科學的虧,又有“以器物論高下”的傳統,不少啟蒙思想多受西方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的訓練,慣于將科技水平高低和物質文明發(fā)達程度,作為衡量一國、一民族文明優(yōu)劣高下的標準,人文精神與人本理念還算新事物;二是教育考評體系數據化、功利化,看一所學校好不好,就看能用數字算得清賬的自然科學水平高不高,學校也樂得用奧賽做驕傲和升格的資本。
我們有驚世駭俗的國際奧賽小明星,卻拿不到諾貝爾獎,為什么?也許恰恰就是從小就超級發(fā)達的奧賽,透支了我們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興趣與信心。因此,任何一門學問,真愛它,就不要把它都弄成“奧賽”。(三點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