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就媒體報道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來自權勢家庭》正式回應:“我們測試的目的不是驗證運動員證書的真?zhèn)危球炞C其體育水平和運動能力是否達到高考加分的標準。至于加分者的家庭背景并不在我們的驗證范圍之內!(5月17日《新京報》)
面對“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來自權勢家庭”的輿論壓力,浙江教育考試院回應稱家庭背景不在考察范圍。如此迂回地應對輿論策略,讓我們看到了什么?一方面似乎承認了不公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把自身的責任巧妙地加以“洗白”——一副無辜的樣子。
看似有理,實則強詞奪理。不考察家庭背景的辯解,在筆者看來,無非是抽空政策立足點的遮羞布,是制度虛化的表現(xiàn)形式。任何制度的尊嚴都必須得到維護,任何制度的立足點必須得到公正的支撐,任何制度的公信力都是在維護正義的基調中得到實現(xiàn)的。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的錯位,筆者以為,所謂不考察家庭背景的辯解,把高考加分政策有意無意之間虛化了,抽空了制度的正義性和道義感。
如果說權力、社會關系網(wǎng)絡等的介入導致了起點的不平等,那么,這些因素同樣也可能操縱著競爭過程中的規(guī)則和機會。“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來自權勢家庭”表明加分政策成了被權勢者玩弄于鼓掌之間,成了肥私的道具,這也充分顯現(xiàn)了制度正義性的流失,更說明了制度存在的土壤和空間已經(jīng)異化。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來自權勢家庭,表明加分政策正淪為惡化教育機會不公的工具。從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來說,近年來,“假少數(shù)民族”、“運動員批量制造”、“假三好學生”等現(xiàn)象的頻繁出現(xiàn)都說明了加分政策的淪陷,而主管部門的漠視態(tài)度在這樣的前提下,意味著什么呢?不是自甘墮落又是什么呢?假如制度的公正性已經(jīng)被扭曲,假如制度已經(jīng)成了新的不公正的制造者,對加分政策難道不應該進行這樣的省察嗎?
浙江教育考試院的回應,“家庭背景不在考察范圍”,在筆者看來,帶給公眾的是更大的挫敗感和無力感。因為面對權勢者對加分政策的尋租性利用,面對加分政策成為新的不公平的制造者,主管部門竟能把自身的責任推卸得一干二凈,還有什么比這更能讓公眾喪失對公平的渴望呢? 瀟湘晨報 作者:朱四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