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舉行的政協(xié)會議上,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馬大龍談到,三鹿集團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產(chǎn)品,其研究項目竟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對此,馬大龍認為,有必要反思并改革我國科技獎勵制度。他建議,適當延長科技獎勵評獎周期;調(diào)整科技獎項設置;完善評審機制。(3月9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在學術研究中,存在三個“閉循環(huán)”。一是“基金、著作、基金”的閉循環(huán),研究者申請基金,利用基金買書號,出版“著作”,再以“著作”去申請新基金;坊間流傳,這種著作只有兩人看——編輯和作者。二是“課題、論文、課題”的閉循環(huán),學者申請課題,然后炮制各種論文、報告,緊接著公關在各類期刊發(fā)表,用論文去結題,再以論文去申請新課題,對于越來越多的論文,學界自身的評論是,90%以上是垃圾。三是“成果、獲獎、成果”的閉循環(huán),在以上兩個閉循環(huán)中,還嵌入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研究者(或機構)醞釀把論文、著作等匯聚成成果,申報各種政府獎項,以獎勵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聲譽,再以獎勵去獲得新的“成果”,獲得新的獎勵。三鹿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產(chǎn)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當屬此類。
這就是目前不少研究者的學術活動路線圖。走通以上路線圖的研究者(或機構),既出版圖書,又發(fā)表論文,還獲得大獎,不但迅速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獲得各種學術頭銜,而且,也率先靠獎勵等“成果”致富,獲利不菲。
如此科研,最終變?yōu)闉橹鞫鳎瑸檎撐亩撐,為獎勵而獎勵,至于研究成果本身是否有價值卻不重要。這種價值導向,讓科研出現(xiàn)各種混亂局面和丑聞。在世界第一論文發(fā)表數(shù)、每年幾百項科技大獎的繁榮表象下,學術的真實生態(tài)卻趨向荒涼。
馬委員的建議,對于打破學術“閉循環(huán)”,重樹學術價值觀念,十分重要。在筆者看來,各級政府的科技評獎不但要延長周期,而且要精簡項目,直至政府評獎、評審淡出科研評價,要在科研課題、基金項目、科研成果的評價中,回歸學術研究本位,尊重學術價值本身。如此一來,研究者就不會關注成果的“外在形式”,把精力消耗在制造垃圾中,而關注成果本身的價值,這樣科學研究才能走上面向學術市場評價機制的良性循環(huán)。上海 冰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