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兩會時,房價無疑是民生焦點之一,對這一敏感問題,總理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本屆政府能使房價在合理價位”,并透露相關措施,盡管總理來不及詳說合理價位具體含義,但對受苦于高房價的蕓蕓百姓來說,也算是一縷春風了。
但聽了總理這個表態(tài),私下為政府捏了一把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自中央到地方,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措施與輿論也越來越高調,實乃近年所少有,至眼下進入高潮,但從一二線城市成交記錄來看,盡管成交量萎縮了,但是價格并未如期望般的下跌,政府砸下的有力拳頭被市場消弭于無形。對于看跌派寄望后續(xù)更有力的調控政策和調控政策滯后威力讓地產價格低下高昂的頭顱,我持有懷疑態(tài)度,理由如下:
首先是市場的剛性需求。這個剛性需求,去年年底經濟學家樊綱有一判斷是,今后20年間,中國約有4億人進城。農業(yè)人口的轉移與落戶都是需要解決住房問題。而根據券商分析師簡單估算,目前我國城鎮(zhèn)化率為45.68%,據預測我國將在2035年城市化率達到70%,屆時從農村轉移至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將達到2500萬左右,如果按照小康標準即人均居住面積35平米計算的話,光滿足新增城市人口的居住面積每年將達到八億五千萬平米,合建筑面積超過十億平米。而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數據,20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2008年增長42.1%的基礎上,達到約9.37億平方米,地產市場理論上需求可以簡單計算,而這尚未包括改善性住房增加數量。我想無論從西方國家工業(yè)化歷史來看,還是中央政府提出的對涉農工作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方向來看,未來幾十年大規(guī)模人口向城鎮(zhèn)繼而城市遷徙的大趨勢不容置疑。
其次是財富符號化和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對地產的影響。春節(jié)剛剛過去,作為中國人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都是一次大遷移,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而由家演繹出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豐富的文化內涵,世世代代影響著每一個炎黃子孫。而房屋則是構成家的基本物質表象,不管生活消費文化如何演繹,有幾間屬于自己的房屋,在我們這個民族,仍將是家庭最樸實與合理的愿望,并根深蒂固影響著社會,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算是典型訴求之一了。盡管從理性角度看今天地產價格,租房是遠比購房劃算,也有無數專家呼吁改變消費習慣,但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影響豈是幾個專家一時所能改變,何況,房屋一直是社會財富經典代表符號。
在社會輿論中,溫州購房團常常是推高房價罪魁代表,但大家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受惠于多年經濟發(fā)展,累積下來的社會財富寄身何處?存銀行?小學畢業(yè)的人都能計算出按照過去十年平均通脹水平下財富消失的速度。投資資本市場?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相應專業(yè)知識能力和相應時間。開工廠、挖礦更是與普通民眾無緣。剩下只有地產符合大眾投資要求,更何況他還具有使用屬性這一特殊的優(yōu)勢。其實地產(或房產)自古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典型社會財富代表,從遠古裂土分茅,到山西大宅門,蘇州園林,地產(或房產)一直都是我們這個民族社會財富代表與符號,今天對于一部分富裕家庭,所擁有房產早已遠超居住需求,但是對于這部分家庭來說,不投資房產又投資什么?這就是去年底,海南地產熱的一個根源,按下葫蘆浮起瓢,有人將海南地產熱簡單歸咎于去年流動性泛濫,我卻不敢茍同,不是有報道東北老板提著現金去購房嗎?剛性需求、社會財富投資需求和持續(xù)改善性住房需求,才是堅毅的主要推動力。
老實說,政府調控難度不小,當然如果出現不可抗拒因素如社會浩劫之類黑天鵝事件,導致社會財富急劇蒸發(fā)會打破這種平衡,但在目前朗朗乾坤的太平盛世下,考慮這些有些杞人憂天。
盡管捏了把汗,但是還是相信政府肯定是有辦法的,欣慰的是總理已經在措施中想到了解決辦法——譬如加大廉租房、自住房供給?偫碚f這個話是有底氣的,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執(zhí)行初步統(tǒng)計數為68477億元,高于GDP增速。今天地王頻出其實也是好事情,地王越多,政府收入越多,政府收入越多,越有資金蓋更多的廉租房、普通租賃房或便宜的自住房。但是提醒總理得把地方財政看緊了,在地方財政都比較窘迫的現實下,得提防廉租房等建設資金挪作他用,比如更容易出政績的工程。這也是為政府捏把汗原因,建議將解決住房難的廉租房等建設列為地方政績考核主要內容之一。
當然,同我一樣相信政府的還有地產大佬王石,在娛樂節(jié)目《一周立波秀》中,王石說相信政府有智慧控制地產價格,但他也說按照兩三年來看,商品房總的趨勢它會漲。我看網上有人評價說因為萬科做房地產所以王石說要漲,我覺得這有些小心眼兒,作為今年滿60歲的王石來說,我相信他的閱歷與原則。(李東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