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蝸居”到“蟻族”展現出部分城市人生存空間的“退縮”!拔蚁胍袀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曾經只是幾個年輕人“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淺唱呢喃,如今卻成為偌大一群人莫大的奢望。
目前的高房價到底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還是經濟發(fā)展的結果,至今仍然爭論不休。但能夠確定的是,就當下中國社會而言,住宅依然是公共需求品,將公共需求品過度市場化顯然有矯枉過正之嫌。如何擺脫市場經濟理論下,土地這一最富價值的稀缺資源對政府財政收入的控制,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矛盾無處不在,“房地產市場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與國民急盼房價下降的矛盾”,或許能稱之為最主流矛盾。在這當中,輿論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誤解了“房地產業(yè)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的含義因為高房價并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GDP里拿高分
資料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房地產投資額和增加值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5%以上,高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率。近十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加8至11個百分點,其中便有1到2個百分點源自房地產業(yè)建設,房地產業(yè)成為GDP增長的直接推動力。
2008年下半年,源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風暴開襲中國。前期予以調控措施限制的房地產業(yè)被重新推向重要支柱產業(yè)的地位。政策制定者通過降低交易費用、降低房貸利率及首付比例等方式刺激房地產交易。
在這種情勢下,房地產業(yè)被視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yè),對拉動鋼鐵、建材及家電家居用品等產業(yè)發(fā)展舉足輕重,對金融業(yè)穩(wěn)定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對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組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房地產貸款余額突破4.8萬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18.4%。房地產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75%。2008年末,房地產直接提供的就業(yè)機會為552.2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39.6%。
高房價透支未來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目前所謂的“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與高房價之間的矛盾”或被輿論理解錯位!胺康禺a價格的升高反而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彼J為,過高的房價將直接遏制居民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也將自己的發(fā)展引入歧途。商品房銷售停滯將帶來大量庫存,這將阻礙新開發(fā)項目的放緩,由此便會引發(fā)就業(yè)崗位的短缺。這樣帶來的沖擊也會向上下游產業(yè)蔓延。
在中國,不會有人否認降低房價是一個高難度問題。
由于中國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因此住房的絕對需求量巨大無疑。但是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房價已經遠遠透支了未來的增長空間。商品住宅由居住需求向投資需求轉變。投機和投資行為將巨大的商品住宅體系引向高溫,即便是經濟適用房也出現了“六連號”操作。
“如果住宅價格在符合國家城鎮(zhèn)化需求的情況下調整是正常的。但是目前的住宅完全淪為商品,非理性的需求便會乘虛而入。所以目前的高房價其實是人為因素形成,不符合當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壁w錫軍評論說。
保民生艱難回歸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萬志在媒體上發(fā)表觀點稱,自2003年房地產被國務院文件正式定位為“支柱產業(yè)”以來,總體上我國房地產業(yè)呈現著“非理性繁榮”,一些地方與房地產相關的收入已占到地方當年財政收入的60%。地方財政對房地產業(yè)的依賴反過來又刺激了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不附加條件的“招拍掛”交易方式,最終形成價高者得,新“地王”不斷涌現的局面。復雜而矛盾的角色,使得政府在面對解決百姓住房問題與土地財政問題上,傾向了后者,并最終推高房價,加重了民生負擔。
陳萬志認為,房地產業(yè)應盡早回歸到“民生產業(yè)”的定位。說它是支柱產業(yè)應有新的內涵,不應作為拉動GDP增長的支柱產業(yè),而是以保障民生為宗旨、以完善住房保障為重要內容、以實現住有所居為目標的“民生型支柱產業(yè)”。
來自研究界的普遍觀點認為,目前中國應該加大力度推進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以足量的保障性住房平抑高位房價。同時盡早推出物業(yè)稅等配套法規(guī)制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