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14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能采集了月球外星體巖石碎片的太空探測器——日本的隼鳥號,13日晚結束七年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
科學家希望,這個小型探測器會從遙遠的小行星,帶回來太陽系形成初期留下的原始沙石樣本,讓人類了解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據(jù)了解,隼鳥號在靠近地球時與裝有小行星沙石的密封艙分離,其主體在沖入大氣層時將被燒為灰燼,密封艙則降落在澳洲南部沙漠的伍梅拉軍事限制區(qū)。
體積有如汽車 采集小行星巖石碎片
體積和普通汽車差不多大的隼鳥號是在2003年發(fā)射升空,2005年它在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地球三億公里的絲川(Itokawa)小行星登陸,并相信成功采集了小行星巖石碎片。
它也探測到絲川小行星表面被許多巖石覆蓋,估計這個小行星早在“數(shù)千萬年到數(shù)億萬年前”形成,在太陽系最原始階段就從一個原始天體分離而出。
三年前,隼鳥號開始了回歸地球之旅。這趟歷時七年、飛行長達50億公里的太空之旅備受關注,因為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將月球以外的天體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首次實行地球與小行星之間的往返行程。
2001年,美國宇航局探測器也曾登上小行星“愛神”(Eros),但是沒能將所采集到的樣本帶回來。
幾次生死攸關 最終化險為夷
隼鳥號原本應該在三年前回返地球,但由于它途中發(fā)生一系列的技術故障,包括發(fā)動機、姿態(tài)控制裝置和電池都曾發(fā)生故障,幾次面臨生死攸關,但最終化險為夷。
不過由于它在小行星著陸時,收集絲川表面彈起的巖石碎片的過程一度出現(xiàn)問題,日本科學家至今仍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是否真采集到巖石樣本。
按照計劃,隼鳥號在日本時間昨晚8時左右分離密封艙,三個多小時后,機身與密封艙分別以每秒12公里的速度沖入大氣層。
機身預料會在返航過程中燃燒殆盡,經(jīng)過耐熱處理、面積相等于一個籃球大小的密封艙,則會在距離地面10公里處啟動降落傘,在澳洲沙漠降陸。
國際科學家小組聚集在伍梅拉軍事限制區(qū)等候密封艙隼鳥號密封艙回返地球,密封艙會啟動信號顯示其具體降落位置。
科學家預料會在天亮后乘坐直升機回收密封艙,然后把它送回日本進一步化驗。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曉濤】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