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 一處長300余米,寬不足1米的世間奇特的云中棧道。上離山頂20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半空。多云天氣漫步橋頭,人從橋上過,云在腳下涌,平步青云,飄飄欲仙。此處不僅有綿山龍王化作柏龍駐足懸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過斷崖的神奇景觀,更有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宮。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眾仙殿。橋下長洞內(nèi)塑有老君歷世應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位發(fā)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為唐宋風格。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精通天文、陰陽、歷算的唐代李淳風、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等都曾在這里打坐修行。古印度須彌山飛來之石——須彌石,月圓之夜能折射出一鉤彎月的寶月泉更為古老神奇,令人神往。此處還有煉丹爐、授書亭等景點。 介之推攜母來到這個地方,見上方祥云繚繞,便登臨朝拜。上來后方知是太上老君修行煉丹的道場。玉清和上清也常來這里同太清共同切磋道法。他的護法神為一條玉龍,盤旋于此守護道場,這便是天橋的來歷。后人也把這里作為軍事要塞,后趙皇帝石勒稱帝前曾在此占據(jù),受太上老君保佑,成為一國之君,遂建天橋以示感念。橋的右側盡頭有石寨遺跡。這次修繕天橋古棧道為歷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長達300余米。天橋形成后,使綿山更富有靈氣。
回頭望柏龍 前面距地面5米處的那一株柏樹,叫“柏龍”,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它的角由柏葉組成,歷經(jīng)滄桑,常綠不衰。山風吹來,整株柏樹搖頭擺尾,為綿山一大奇觀。我們前面介紹了關于蜂房泉的傳說。龍母為介之推母子舍乳后,老龍王很生氣,但對龍母又無可奈何,便賭氣離開抱腹巖?煲錾綍r,又對綿山戀戀不舍,于是化作一株柏樹留在懸崖。為了能讓人們一飽眼福,前人在石崖上刻了“回頭望柏龍”五個大字。
兔橋 唐武德五年,高僧志超來到這里,忽見前面有一斷崖。正在犯愁之際,為他治過病的玉兔弓身搭橋,幫他通過。后為紀念這只神兔,在此修了木棧道,稱做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