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5日電 據(jù)中原網(wǎng)-鄭州晚報報道,2006年11月14日,蘭州空軍某部鄭州籍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某型殲擊機,在訓練結束下降過程中,撞到鴿群導致發(fā)動機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關的16秒里,42歲的李劍英看到飛機下方密集的村莊和人群,毅然決定改跳傘為迫降,先后三次放棄跳傘求生機會,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壯烈犧牲。
2006年12月21日,空軍黨委為李劍英追記一等功,并追授他功勛飛行員金質獎章,這是對一名飛行員的最高褒獎。
李劍英1964年5月出生于鄭州市金水區(qū)姚橋鄉(xiāng),1982年6月入伍,歷任飛行學員、飛行員、中隊長、副團職領航主任、正團職領航主任、正團職飛行員等職。生前系空軍上校軍銜,一級飛行員。
生死16秒,放棄3次跳傘機會
2006年11月14日,蘭空某團駐地天氣少云,能見度大于10公里,是個飛行的好天氣。上午11時17分,飛行員李劍英(代號639)和戰(zhàn)友駕某型殲擊機雙機起飛,執(zhí)行空中巡邏游獵任務。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時02分,飛行員李劍英接連向指揮員報告。“檢查好三轉彎!”“著陸!”指揮員回答。
戰(zhàn)機像往常一樣下降高度,進入三轉彎,加入下滑線,一切正常。
12時04分01秒,當飛機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離機場2900米時,突然遇到鴿群撞擊,發(fā)動機“砰”地一聲巨響。
12時04分09秒,639:“我撞鳥了,我要調(diào)整跳傘!
12時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
12時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
12時04分25秒,飛機解體爆炸。
這是李劍英烈士最后和塔臺的三次通話,他的聲音依然非常沉穩(wěn),未聽出任何慌亂。
是什么原因使李劍英放棄了三次跳傘的機會,而改為成功率較低的迫降?
選擇迫降保護群眾安全
鳥撞飛機是世界性航空難題,有些飛機有兩個發(fā)動機或多個發(fā)動機,撞鳥后,可以緊急關閉被打壞的發(fā)動機,實施迫降,而李劍英駕駛的戰(zhàn)機是單發(fā)機型,想要著陸難度可想而知!
在李劍英第一次報告飛機撞鳥的時候,戰(zhàn)機距機場跑道2900米、高度為194米。一時間,機身劇烈抖動,發(fā)動機轉速陡然下降,溫度急劇上升,戰(zhàn)機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通常情況下,飛行員在遇到類似特情時,往往會報告“我撞鳥了,跳傘!”而李劍英卻報告說“要調(diào)整跳傘”,他到底要調(diào)整什么?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