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我一直在上網”,3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如是說。這也是溫總理連續(xù)四年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到互聯網。
從普通公民到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人,通過網絡搭建了一條新的互動渠道;網絡也正成為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一種形式。
網絡輿情成為各級領導的決策參考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通過網絡了解民意的信息不斷見諸報端,而實際上網絡輿情已經成為行政的參考信息。這無疑是對網民意見表達的最好回應。
“原來,我們通過網絡反映的意見,提出的建議,他們都有可能看到!”網民如是評論。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相比于過去公告欄式的政府網站,中央政府網把互動交流作為四大基本功能區(qū)之一。在公開政府信息、提供公眾服務的同時,互動性得到了更多體現。
在一些地方,官員博客作為一種更個性化的互動方式出現在網絡上。2006年到2007年,江蘇宿遷市有80多名政府官員集體“開博”,一時成為熱門話題。
中共湖南省委在籌備省黨代會過程中,公開通過網絡征求意見,有些被寫進了黨的報告和決議。
今年春節(jié)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省長黃華華發(fā)布《致廣東網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對于共同關心的話題,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對于工作和決策中的不完善之處,也歡迎大家“拍磚”。
“十年砍柴”——一位網上知名度超過現實身份的網民說:這個“灌水”和“拍磚”,讓人感覺到一種參與感。政府正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中探索制度化的參與方式。
作為一名公共管理的研究者,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認為,每一位領導都應該善于讓各種各樣的政策轉變成老百姓能接受的政策,再從老百姓處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政策。
2.1億人的“民意直通車”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近一次調查,截至2007年12月,我國網民數已達到2.1億人,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萬。而在10年之前,也就是1997年10月,該機構首次進行調查時,這個數據是62萬。
和互聯網剛剛進入時相比,近幾年,網民不僅借助網絡獲取信息,其表達意見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長期沉迷于歷史研究的“十年砍柴”,2002年因一篇有關善待進城農民的帖子,開始了在網上對于時事的評論,進而贏得了不少“粉絲”。雖然身為新聞工作者,有著優(yōu)于一般公眾的意見表達渠道,但他仍認為和寫信、打電話、在出版物上發(fā)表文章、直接和公共部門面對面陳述意見等傳統(tǒng)方式相比,公眾在網絡上發(fā)表對公共事務的看法,是目前成本最低、傳播最迅捷、表達最方便的方式。
論壇、聊天室、博客、即時通信、新聞跟帖……網絡所能提供的各種技術手段,都給公眾提供了表達意見的各種可能途徑。
十年大浪淘沙,當年群雄逐鹿的互聯網上,如今已經形成了強國論壇、發(fā)展論壇等一批富有影響力的平臺,那里討論的話題常常借由其他網站的轉載和媒體的關注而成為社會公共話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認為,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人們對于社會公共事務的關注,也有助于提高人們民主參與的意識,網絡為個體更廣泛、深入、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平臺。
形成更理性的行為準則
侮辱他人,泄露他人隱私,散布虛假信息……網絡上的不良行為始終是為人詬病的地方。
“用透徹、獨到的說理,而非簡單的激情才能贏得認同,F在,在網上隨便惡言攻擊別人的網民,會被大多數網友拋棄,網絡暴民越來越沒有市場了!薄笆昕巢瘛睂τ诰W民行為方式的變化有切身體會。他認為,網絡在多種力量的作用下,正在形成更理性的行為準則。
“公民借助網絡這種渠道的權利,以及正確的網絡操作方式,最終應該通過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得以實現,所以,必須與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行政決策程序銜接!庇芯W民這樣認為。
2003年以來,在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的履職過程中,通過個人網站收集和了解的信息占到相當的比例。近幾年,他提交給全國人大的80余件建議和議案中,有近一半來自網友的建議或受到建議的啟發(fā),比如《關于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應免費的建議》,后來這項建議被中央政府所采納。
在國務院法制辦的網站,“行政立法草案意見征集管理系統(tǒng)”赫然在列。對于網民來說,在這里可以直接對行政法規(guī)草案提出意見。近兩年,這種意見征求系統(tǒng)越來越多地被采用。然而,對于這些意見如何收集、如何甄別、如何采納等問題,還缺少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采用網絡平臺,使得公民的合理意見不僅被征求,還被采納,這是政府網站發(fā)展的方向,也應該成為公民有序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種法定方式!痹S多網民們對此充滿期待。(劉曉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