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8日電 由于華爾街人士和華盛頓方面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一些國際炒家在美國開立人民幣儲蓄賬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大發(fā)橫財,然而來自中國高層的決策卻讓這些炒家的套利美夢落空。
從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大肆攻擊中國的匯率政策開始,少數國家日復一日地加強了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行動,美國近來也加入了“合唱”,還可能有更多的國家通過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向中國施壓,人民幣將承受有史以來最大的升值壓力。
國際金融報報道說,摩根大通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鄭杏娟認為,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中占據越來越大份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低估的人民幣,而是因為制造業(yè)從中國臺灣地區(qū)、韓國、日本、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轉移到中國。
從1994年至2003年,中國出口總值從1210億美元翻了3倍至3654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yè)在同期中國總出口累積增長中所占的貢獻比重高達65%。在最近的12個月,外國企業(yè)投資在中國的33%的出口增長中所占貢獻為62%。實際上,正是來自中國臺灣地區(qū)、韓國、日本、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公司通過自己在中國的工廠向美國、日本及世界進行出口。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如果真的升值15%-40%,大批在中國設有全資制造基地的跨國企業(yè)肯定會蒙受經濟損失,而這其中許多都是美國公司。
有專家認為,外國投機大鱷預測人民幣將升值,所以把錢打進來換成人民幣,一些海外炒家更紛紛開立人民幣計價的儲蓄賬戶,或在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合約上長期做多人民幣,待人民幣升值套利。而中國政府和央行已先后明確表態(tài)“人民幣不升值”,并陸續(xù)采取一系列措施紓解升值壓力,這使那些以“套利”為目的的“熱錢”企圖落空。
為防止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報道說,專家提出了三大建議:
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隨著中國資本項目管制的逐步放開和人民幣逐步走向市場化,外匯市場的供求也會更多地體現經常項目外匯收支以外的外匯供求,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將逐步過渡到經常項目為主兼顧其他因素特別是資本流動的情況。
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應將目前國內企業(yè)的強制結售匯制逐漸過渡到意愿結匯制,使整個外匯供求有效地出清價格。
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主要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qū)間,減少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干預頻率,代以其他的經濟方式和手段調整匯率水平。同時,人民幣匯率調控目標可由盯住美元轉為盯住一攬子貨幣。(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