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10日電 8月初,中紀委宣布,開除原河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程維高黨籍。至此,十六大以來因腐敗問題被判刑或受到黨紀處分的省部級高官至少已有8人。
當前中國的反腐形勢如何?深入推進的途徑又在哪里?中央某權威機關長期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的學者李永忠,在接受官方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記者時分析了十六大以來中國反腐思路的三大變化。
李永忠說,中共十六大就反腐問題有許多新的提法,反映出反腐思路的新變化。
一、從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央的提法都是要“反對腐敗”,而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反對和防止腐敗”。加上“防止”一詞,是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性的變化,即把反腐重點轉(zhuǎn)到了“打”與“防”并重。這一轉(zhuǎn)變對我國的反腐敗斗爭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十六大以前,我們把反腐敗界定為是一場“嚴重的政治斗爭”,而十六大則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從“政治斗爭”到“政治任務”,表明反腐敗的涵義更加寬泛,提的層次也更高,上升到了黨建的高度。
三、十六大以前,我們在談黨的建設時通常是指“三大建設”,即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十六大以后,我們把“制度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加了進去,成為“五大建設”。由此,反對和防止腐敗必須立足于“制度反腐”。
二、當前反腐形勢及腐敗的新表現(xiàn)
李永忠指出,在新階段,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腐敗本身也在不斷發(fā)生演化,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
———有些腐敗分子已經(jīng)基本完成“原始積累”,在一些部門一些地方,已經(jīng)形成程度不一的“既得利益集團”。腐敗分子的原始積累主要通過6個方面來完成:大批量、多層次的土地批租;利用權力大量違規(guī)放貸;違規(guī)減免稅收;股市“圈錢”;走私放私以及利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轉(zhuǎn)包“分肥”等。有的地方出現(xiàn)了“送子女、配偶出國、親屬海外定居———把腐敗贓款轉(zhuǎn)移出境———自己外逃”的腐敗新動向。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準了《聯(lián)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這將有助于我們加大對外逃腐敗分子的打擊力度。
———一些腐敗分子的手段更狡猾、更隱蔽。主要有3種形式:一是權力的“期權化”。不少腐敗分子在以權謀私活動中,“現(xiàn)貨”交易少了,“期貨”交易多了:不再是當即攫取利益,而是等多年以后,甚至退休以后,再連本帶利收取好處;二是權力的“假借”和“轉(zhuǎn)讓”?v容、默許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義撈取好處,這種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手法很有代表性;三是贓款“漂白”,資本增值。腐敗分子通過不法手段攫取了“第一桶金”后,千方百計利用這“第一桶金”為資本,在權力的合法或不過分違法的“關照”下,使之不斷增值。一般是通過辦公司、境外投資、回國投資等形式,把不法收入逐步變成合法收入。
———不少腐敗分子的“抗藥性”在提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腐敗分子也在研究反打擊的手段。許多腐敗分子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廉潔”干部形象,迷惑人們,而一旦被查處時,則負隅反抗,百般抵賴。而我們在反腐敗方面,還存在著制度、機制、方法等明顯滯后和不適應的現(xiàn)象。
———一些腐敗分子正從個體腐敗向“抱團”腐敗發(fā)展,甚至與某些黑惡勢力勾結(jié),形成腐敗團伙“窩案”,加大了我們的查處難度。反腐斗爭中,往往先要打破這個集團,個體的問題才能暴露,才能查清。比如廈門遠華案、遼寧慕馬案等,都是如此。(來源:新華網(wǎng)作者:半月談記者薛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