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今日載文指出,去年在一種矛盾的基調中結束。油價上漲和美元迅速貶值形成了一種普遍的不確定感,掩蓋了世界經濟實現近30年來最快增長的事實。2005年的問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速度放慢的程度會有多大。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速度會放慢,因為2004年末他們存在的弱點將在2005年制約經濟增長,不管這一年最終會是多么充滿活力。但現在還沒有警覺的理由:2005年很可能又是世界經濟增長強勁的一年,幾乎不可能再回到2001、2002年那種近乎停滯的狀態(tài)。
文章指出,美國持續(xù)的消費增長、歐洲許多國家良好的企業(yè)資產負債狀況帶來的強勁投資增長、中國乃至其他新興經濟體又一年的顯著經濟發(fā)展,這些因素的有力結合,將確保世界經濟肯定不會原地踏步。
文章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只會比去年略低一點,從去年的5%下降到2005年的4.3%。
油價上漲影響有限
文章指出,油價上漲對世界經濟前景影響有限,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信號。20年前,油價翻一番可能帶來滯漲,即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相結合的狀態(tài),使決策者們不得不提高利率和緊縮財政政策,以阻止經濟災難發(fā)生,F在,主要經濟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像對任何一種初級商品那樣,對油價滿不在乎,盡管它仍是一種重要的初級商品。對石油依賴程度的急劇下降和各國央行在制定有效政策維持低通脹率方面的成功,是其中的原因。
文章稱,油價暴漲已不再必然導致工資和通脹率的上漲。相反,決策者們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油價上漲到多高的程度會抑制需求。各種預測不盡相同,但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在去年年底表示,根據它的預測模型,油價從每桶30美元上漲到45美元,只會使一年經濟增幅減少0.3到0.4個百分點。經合組織承認,石油已不再具備它曾經擁有的那種令世界經濟出軌的力量。
歐元區(qū)和日本
文章指出,由于歐元是沖擊美元自2002年以來貶值的主要因素,歐洲許多地區(qū)的出口增長受到了威脅。而日本去年年初曾顯示出擺脫長期停滯、經濟有力復蘇的跡象,但到下半年又回落到不景氣狀況。正如經過調整后的增長數據所顯示的,日本經濟的表現并沒有人們預料或希望的那么好。同時,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仍在艱難地刺激內需,使其得以自行維持,防止失業(yè)率進一步升高。
文章同時指出,同去年一樣,經濟增長的區(qū)域很可能還是中國、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其他地區(qū)、美國和東歐一些國家。這些地區(qū)的經濟動力都很強勁,而且眼下也幾乎看不到什么威脅。那么,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全感為什么會越來越強呢?
文章提到,2004年年末人們對世界經濟所感到的憂慮,在于它能否在今年過后的中期保持可持續(xù)和均衡的增長。當前隱現著三個方面的主要威脅:美國預算與貿易赤字所體現的全球失衡狀況失控;全球化程度提高后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抬頭的威脅;受資產價格推動的消費增長告終,尤其是許多發(fā)達國家受高房價推動的消費增長告終。這些威脅需要在今后五年中應對。
不均衡增長
文章著重指出,全球經濟最迫切的問題,是持續(xù)不均衡增長帶來的威脅。這可能導致人們對美國作為一個投資目的地失去信心,造成全球范圍的破壞性后果。美元比值暴跌可能嚴重損害中國、德國這兩個出口國的利益。如果美國貿易赤字迅速下降,而美國儲蓄率相應急劇上升,那么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
文章提到,盡管全球化、貿易增長以及離岸運營給所有國家的消費者帶來眾多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從未真正偃旗息鼓。去年,離岸外包服務是一大熱門話題,引起很多人的憤恨,尤其是在美國和包括英國在內的部分歐洲地區(qū)。事實上,英國和美國在商業(yè)服務領域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但它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平息國內失業(yè)者的怒火,而消費者得到的好處也相對不受注意。
文章指出,隨著多哈貿易談判在今年年末達到高潮,農業(yè)有可能是2005年的一大焦點。第三個中期風險是包括英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在內許多國家房價急落的可能性(只是一種可能性)。這些國家的房價上漲已遠遠超過歷史平均水平。要是發(fā)生這種情況,經濟增長將急劇減速,對世界其他地區(qū)造成連帶影響。
文章最后指出,這些風險都不大可能在今年發(fā)生,但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無論發(fā)生什么,世界都必須認真對付問題,不然,就不要指望今后幾年的情況會像2005年的開局這樣良好了。(克里斯·賈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