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對于細心的觀察家而言,本周布什總統(tǒng)對歐洲的訪問猶如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出好戲,將當今錯綜復雜的美歐關系演繹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在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美國與歐洲的政治較量格外引人注目。
雖然歐盟還未就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作出最終決定,但美國在此問題上的“表演”確實讓人“倒胃”讓人煩。美國如此粗暴干涉歐盟的對外事務,而歐盟對既定立場的堅定不移,為透視當前歐美關系提供了最好的批注,也為展望未來大國關系走向提供了極好的啟示。
超強地位是把“雙刃劍”
戰(zhàn)后以來,西方國家的對華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沒有大的分歧。西方主要國家與中國建交,大都是在中美關系解凍前后。當年,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基本上沒有獨立的對外政策,對美國唯命是從。
歐洲必須得到美國的保護才能生存,政治和軍事上對美國的依賴決定了外交上必須與美國保持一致。這種集團化的世界格局扼殺了主權國家的獨立與自主,扭曲了正常的國際關系。
冷戰(zhàn)的結束使歐洲國家不斷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間,歐美戰(zhàn)略利益逐漸由趨同化向多元化發(fā)展,外交上由一個聲音向不同聲音轉變。在越來越多的重大國際問題上,歐盟對美國不再亦步亦趨,完全保持一致。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伊拉克戰(zhàn)爭問題上,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公開與美國分道揚鑣。這是東西方對峙結束后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巨變的必然結果。
雖然冷戰(zhàn)的結束為美國提供了一個被升格為唯一超強帝國的天賜良機,但同時也為美國展現(xiàn)出成為“孤獨帝國”的可能前景,美國再也不是“眾星捧月”的超級“國際寵兒”,而是必須面對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拳擊手”?梢,唯一超級大國這頂桂冠對美國是把“雙刃劍”,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而是更多政治挑戰(zhàn)與外交難題。
對華戰(zhàn)略目標不同
有了上述對國際關系大環(huán)境的解析,美國與歐盟在對華軍售問題上的分歧就不難解釋了。歐盟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愿在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聽命于美國的指揮,美國與傳統(tǒng)盟國間出現(xiàn)如此的政治分歧,正是國際關系大變革的寫照和體現(xiàn)。
可以想象,身為超級帝國的美國,從心底里不愿看到中國的強大,對中國的崛起千方百計加以阻撓和遏制,這既有傳統(tǒng)大國政治意志的使然,也有作為超強帝國政治慣性的作用。與此相比,歐盟就沒有這樣的“政治包袱”。從這個意義上講,歐盟在對華政策上完全是“輕裝上陣”,因而更具有客觀性和單純性。
在歐盟看來,中國就是一個崛起的大國,對世界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并不會對別國構成威脅。因此,和這樣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發(fā)展更緊密的關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完全符合歐盟的利益。
要說對華戰(zhàn)略,歐盟的目標要比美國“單純”很多,無非就是要發(fā)展對華關系,在中國占據(jù)更大的市場份額,中國擁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而美國一方面想在中國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還要遏制中國的強大,以防止有朝一日成為挑戰(zhàn)美國利益的對手。歐盟與美國在對華政策的這種本質區(qū)別,是雙方在軍售問題上出現(xiàn)矛盾的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雖然是美歐軍售較量的當事國,但實際并沒有扮演主角,而是基本保持了旁觀者的身份,沒有對雙方的爭執(zhí)“火上加油”,也未利用矛盾離間美歐關系。這再次說明中國外交的理智和成熟。
文章來源:香港《大公報》 文/施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