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六月十六日電題:兩岸學歷互認是一種趨勢
作者 姚靜
臨近畢業(yè),部分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子最近卻樂不起來,因為他們的學歷在臺灣將得不到承認,昆山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校長黃通鎰就此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來到大陸求學,希望臺灣當局能夠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兩岸的學歷互認將是大勢所趨!
黃通鎰認為,學歷承認的問題可以分現(xiàn)實面和理想面來考慮。從現(xiàn)實面看,兩岸通婚越來越多,孩子的父母一個來自臺灣一個來自大陸,那么他們的孩子有選擇在大陸或在臺灣讀書的自由。此外,臺商來大陸經(jīng)商的人很多,為了家庭的團圓,大多數(shù)的家長會把孩子帶來大陸,如果父母因為工作調(diào)動,孩子也必然要轉(zhuǎn)學,兩岸學歷不承認,轉(zhuǎn)學后沒有辦法銜接。而從理想面看,學生讀書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為了中華民族國際地位的提升,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應該讓臺灣和大陸的學生受到暢通無阻的學習和交流。
黃通鎰介紹,大陸對于臺灣學生的吸引力也很大,很多臺灣學生即使知道自己的學歷無法得到認可,仍堅決地前來求學,因為他們在大陸所能學到在臺灣無法學到的知識,比如中醫(yī)、針灸、民族音樂、書法等學科,這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大陸也擁有相當好的學術基礎。其次,大陸的整體教育水平雖然和臺灣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大陸最近幾年的進步很大,像上海、北京等沿海城市的院校發(fā)展較快,積極和國際上展開交流,有的學校已經(jīng)和臺灣拉齊,因此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愿意來到大陸求學,因為在臺灣,讀書費用高,選擇余地小。黃通鎰認為,臺灣當局應該跟上臺灣老百姓的步伐,和老百姓的差距不能太大。
對于兩岸在學歷互認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黃通鎰坦誠確實存在,比如大陸用簡體字,臺灣用繁體字,大陸用拼音,臺灣用注音符號,大陸橫著書寫,臺灣豎著書寫等,這樣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小小的障礙,但是影響不大。從學習體制上看,臺灣和大陸的小學學制都是六年,在大陸就讀的學生只要憑成績單就可以在臺灣的小學就讀,嚴格一點的,參加一下考試后也能就讀。到了國中則稍有不同,高中以上是最麻煩的,因為兩岸的高中學制不一樣,臺灣從二000年開始采取學分制,大陸實行學時制,此外學習的科目也不太一樣,這樣在學歷承認上就很難銜接。
黃通鎰說,“盡管存在差別,不影響兩岸的學歷互認。不過,由于目前兩岸千頭萬緒的這種狀況,導致學歷互認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nèi)得以實現(xiàn)。連、宋來了以后,大家也都在期盼兩岸在學歷上的互認,希望當局者能思考這個問題,承認學歷。作為教育部門,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培養(yǎng)的學生都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