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古”與“新”交相輝映 生態(tài)美與文化美令人流連忘返(組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黃蓉):12月19日,“機遇中國——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網絡國際傳播活動在安徽省淮北市啟動,來自埃及、英國、白俄羅斯、尼日利亞、尼泊爾、柬埔寨、約旦等國的外籍專家和媒體記者先后參觀了劉開渠紀念館、淮北市博物館(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南湖濕地公園、口子酒文化博覽園以及濉溪古城。外籍專家們對淮北從“煤城”到“美城”的綠色轉型之路贊嘆不已,并感嘆這里流淌著的運河文化生生不息,“古韻”與“新顏”交相輝映。
“煤城”變“美城” “淮北的生態(tài)治理很了不起”
淮北這座曾“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城市,走出了一條由“煤城”變“美城”的綠色轉型之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項工程就是“采煤塌陷區(qū)生態(tài)綜合治理工程南湖項目治理區(qū)項目”,由此建成的南湖濕地公園是皖北地區(qū)規(guī)劃面積最大的水上休閑度假景區(qū),也是淮北市首個通過煤炭塌陷區(qū)治理形成的濕地公園。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尼泊爾語外籍專家拉姆薩爾在南湖濕地公園拍攝視頻,向海外網友介紹淮北的生態(tài)美景 攝影 曲藝
在參觀南湖濕地公園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尼日利亞籍專家烏斯曼·薩米努·阿勒哈桑看著眼前的美景向記者說道,“如果你們不告訴我,我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礦坑,這是個很了不起的嘗試?!薄盎幢笔械霓D型之路為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提供了寶貴經驗,也讓我感受到中國對生態(tài)治理的重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柬埔寨語部外籍專家陳世龍說。
運河文化生生不息 濉溪古城換新顏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和隋唐大運河三個部分,全長3200公里,地跨35座城市,淮北市則是35座城市之一。
走進淮北市博物館(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在運河遺韻廳內可以看到52米長的巨幅東陽木雕壁畫,隋唐運河開鑿、巡游、漕運、碼頭繁忙的場景仿佛浮現眼前。從館內的展品可以感知隋唐大運河的繁華盛景。
在參觀完淮北市博物館(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外籍專家又來到了濉溪古城。據介紹,濉溪古城原有兩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被稱為前大街和后大街,前大街即“濉溪老街”,老街最早因水運碼頭興起,宋代時又因水運交通便利而興盛,被稱為“濉溪口”,明清時達到鼎盛,清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繕,完工后的老街用青色瓦子石鋪成,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俗稱“石板街”。
憑借厚重的運河文化底蘊,乘上文旅融合發(fā)展的東風,這條總長650米、保存著原有古樸風貌的石板街如今煥發(fā)新的生機活力,游人絡繹不絕。這里有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文創(chuàng)店,也有很多展現非遺技藝的商鋪。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