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臺聯(lián)黨”精神領袖李登輝批評“臺獨”路線,甚至主張開放“中資”來臺,讓外界大感錯愕。李登輝向來提倡“我是不是我的我”,這次真的又讓人見識到“不是李登輝的李登輝”。
李登輝十二年主政期間,雖然沒有說過“臺獨”二字,不過,他的“臺灣主體意識”、“本土化”路線,在政壇始終被貼上“獨派”色彩。
盡管李登輝再三強調,他不是“臺獨”,也多次喊過統(tǒng)一,不過,卸任后還是被本土勢力視為“獨派”運動領導者,甚至被公開封為“臺獨教父”。
李登輝只差“臺獨”兩字沒說出口,卻多次呼吁,“中華民國”應該改成“臺灣國”,并制定“新憲法”,甚至提出凝聚民意達到百分之七十五,“正名”和“制憲”就有可能。
在李登輝想法中,“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實在沒有必要宣布“獨立”,需要的是“國家正;。李登輝一邊高喊“正名”與“制憲”,一邊整合“獨派”勢力,一度扮演共主角色,并曾擔任“臺灣正名”運動總召集人,手牽手戲碼也讓阿扁連任成功,李登輝在綠營的聲望也站上高峰。
李登輝在政壇向來以深謀遠慮聞名,他近來頻頻批判臺灣陷入統(tǒng)“獨”、藍綠兩大集團的內戰(zhàn),目的是藉此重新站上“推動民主化”的制高點,畢竟“民主先生”比“臺獨教父”響亮得多。
尤其是,在藍綠兩大黨的廝殺把持中,李登輝和“獨派”關系也漸行漸遠,“臺獨”的小圈圈局限李登輝勢力,在政治惡斗下,“臺灣主體”政權的餅卻越做越小,民進黨的搶攻,更是有意削弱李登輝影響力。
然而,李登輝和“臺聯(lián)黨”想要擺脫綠營枷鎖,殺出自己的政治空間,在大綠吃小綠現(xiàn)實下恐怕困難重重。去年高雄市一戰(zhàn),“臺聯(lián)黨”已苦嘗棄保效應,面對單一選區(qū)的挑戰(zhàn),李登輝索性出招調整路線,刷新招牌讓外界耳目一新。
在李登輝定調下,“臺聯(lián)黨”高喊中間偏左路線,頗有走向階級政黨的意味,這是社會政策屬性的政黨區(qū)隔;然而,在政黨屬性上,勢必還要更有力的區(qū)隔既有綠營光譜。
其實,李登輝早已有意無意擺脫藍綠二元標簽,他曾公開說:“我不是綠色的,我是挺臺灣的。”李登輝在訪美期間,或者接受日本媒體采訪,都曾公開否認“臺獨”領導人說法。
高喊“正名”“制憲”的李登輝,盡可否認主張“臺獨”,大可說不是路線轉變,這是李登輝的“不變”;但是,李登輝長期在“獨派”運動扮演的領導角色,“臺獨教父”印象早已深入人心,李登輝企圖突破外界框架,這又是李登輝的“變”。
在變與不變之間,李登輝了然于心,李登輝沉浸在“我是不是我的我”的世界中,卻已吹皺政壇一池春水。
(摘自臺灣《中國時報》,有刪節(jié);作者:高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