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代表委員已成了當下的輿論領袖,他們每天尖銳的批評和建議,都會“引爆”輿論對相關話題的熱烈討論——精英、明星、官員、名人代表委員們幾乎壟斷了兩會話語權,媒體上充斥著他們的聲音,而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似乎很少能提起引發(fā)討論的議題。
這是一種失衡的政治話語生態(tài)。這方面,我認同葛劍雄委員的觀點:教育界別今年討論幾大熱點時發(fā)現(xiàn),來自基層的聲音太少了。可很多時候,問題都在基層體現(xiàn)。這樣我們討論的東西,會距離群眾太遠(3月10日《廣州日報》)。作為一名學術精英,沒有沉迷于精英聲音獨大的自負中,而是反思基層聲音的缺席及基層問題被遮蔽,這是一種可貴的基層問題意識。
確實,中國許多社會問題都體現(xiàn)在基層,最大的問題承受者也是基層群體。基層更有切身利害感、更能接近真實狀況并更能切中問題要害。兩會參政議政,基層原汁原味的聲音不能被遮蔽。
為什么基層代表委員在兩會輿論議題的設置上沒有多少話語權呢?我想問題可能有三:
其一可能正如葛劍雄所分析,問題出在代表委員組成結構的不平衡上。他舉例說,今年教育界別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一共108位,基本上都來自高校,一名小學教師都沒有,只有一名中學校長。其他界別和人大代表的組成,可能也存在這種失衡狀況。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很少,自然就很難發(fā)出聲音了。前段時間曾有人高度贊揚“兩會調(diào)整座位”彰顯平等參政,這種過度闡釋非?尚。其實最需要重視的參政平等,首先在于每個社會階層都有平等的參政權。
其二可能是某些媒體對精英發(fā)言的偏愛。除素質(zhì)較高、更有水平外,精英代表委員的發(fā)言很多時候也更能把握輿論的需求,更知道記者想報什么、公眾想聽什么、什么能引起關注,自然就獲得了媒體的青睞。加上一些媒體不健康的炒作心態(tài),于是基層代表的聲音自然就被冷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某些基層代表可能缺乏在官員面前講問題的勇氣。在官本位很濃厚的現(xiàn)實中,基層代表在代議殿堂上面對許多官員會有一種顧慮和畏懼心理,傳統(tǒng)的畏官、畏權心態(tài)和根深蒂固的下級心態(tài),使他們不敢大膽地反映問題。在小組討論時,總有一種向上級匯報、向領導學習的謙卑心態(tài),動不動就說請領導指正,動不動就是請上級指示。仰視領導并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參政議政,自然就不敢直言批評。
兩會更多反映基層的聲音,需要精英們主動地“讓”和媒體認真地“聽”,也更需要基層代表委員在提高自身參政能力中去“搶”,不要甘于話語權被精英所壟斷。(曹林)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