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支部建在連上”新命題
基層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組織動員的最重要載體,基層組織是黨員活動的最重要陣地,基層組織也是執(zhí)政黨執(zhí)政的最重要基礎。黨在革命時期的一個寶貴經驗就是把“支部建在連上”;執(zhí)政后,共產黨人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來形容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執(zhí)政60年來,黨的基層組織獲得了蓬勃發(fā)展,截至2008年底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黨的基層組織發(fā)展到371.1萬個,是新中國成立時的19倍。這些基層組織分布在城鄉(xiāng)中、不同所有制企業(yè)中、不同社會主體中,擴大了黨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了黨的社會基礎,是黨執(zhí)政60年來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成果。
不可忽視的是,盡管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社會結構變遷導致的人員流動、身份多元、產業(yè)業(yè)態(tài)多元等情況出現(xiàn),使得“支部建在連上”的實施遇到了一些挑戰(zhàn),基層組織設置和運行都面臨著重大的調整壓力。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在基層組織設置上已作出了不少探索,基層組織在有一定黨員數(shù)量的“兩新”社會組織、非公企業(yè)等領域設置推進較快,不少地方規(guī)模以上非公企業(yè)的黨組織做到了全覆蓋,有不少農村地區(qū)把黨的組織建到了產業(yè)鏈上、建到協(xié)會中,建到合作社里,城市社區(qū)探索在樓幢、社團、離退休黨員和流動黨員集中點建立黨支部,等等;鶎咏M織的生命力和先進性在運行,運行的質量決定基層組織存在的質量。對于在新的領域里設置的黨組織,須完成從追求覆蓋率向追求影響力的轉變,在這個方面,基層已經作了一些探索,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基層組織建設形態(tài)是黨的建設形態(tài)的重要體現(xiàn),互聯(lián)網、手機等新技術的發(fā)展改變著社會的組織形態(tài),也改變著黨的組織形態(tài)。從總體趨勢看,哪里思想最激蕩,黨組織就應該延伸到哪里;哪里集聚的人氣最旺,黨組織就應該影響到哪里;哪里矛盾最復雜,黨組織就應該發(fā)揮作用到哪里!爸Р拷ǖ交ヂ(lián)網上”、“支部建到手機上”、“支部建到沙龍上”,等等,這些過去未曾實踐過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在新形勢下都有探索的必要。
黨的基層組織要建設成為有感染力、有凝聚力的組織,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當前,一些基層組織只講政治活動,不講文化建設,缺少可親可信的活動載體;一些基層組織只管普通黨員,不管黨員領導干部,難以做到支部活動一視同仁;一些基層組織服務能力偏弱,尚做不到“產業(yè)工人轉移到哪里,黨組織服務延伸到哪里”,等等。黨的“強基工程”,既要強有形的陣地,更要強人心這個無形的陣地。
摸準干部隊伍建設“脈動”
是否擁有一支思想成熟、結構合理、能力較強的干部隊伍,是衡量一個執(zhí)政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黨執(zhí)政60年來,從未放松對干部隊伍的建設,把干部隊伍作為黨的寶貴資源來建設,把干部隊伍作為黨執(zhí)政的主體力量來培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制度、程序、考核、監(jiān)督等方方面面,干部隊伍建設也是一項社會關注度很高的公共工程,涉及黨管干部原則、社會公認、干部意愿等內容。因此,干部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當前,社會最為關心的是干部選拔是否公開透明、是否尊重民意,黨也把選人用人的公信度看成比黃金還金貴,要求運用一切有利于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辦法措施。干部隊伍建設中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源頭要活,也就是說干部源源不斷從哪里來的,或者說干部成長的線路圖應當是清晰的。
需要關注的是,在一段時間里,干部隊伍建設存在來源單一的問題,機關里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三門干部”(家門、校門、機關門),這些干部雖然學識較高,但閱歷較少,雖然熱情較高,但實情了解較少,雖然理論水平較高,但處理矛盾能力較弱。還有一些干部因為走得很順,工作10年、8年,就級別不低、待遇不低,與那些在基層工作的干部比,形成了起點的不公平,也形成了成長路徑的鮮明反差,即機關提拔得快、基層提拔得慢。導致的結果是,一些干部不愿意扎根基層,千方百計往機關鉆。值得欣慰的是,中央已經清醒地注意到這個傾向,鮮明提出“干部從基層來”的重大原則,并開始實施大學生“村官”戰(zhàn)略工程,為干部來源積聚鮮活的力量。這個舉措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也增進了干部隊伍建設的和諧度。
另一個在干部隊伍中和社會上容易產生不和諧音的就是,部分領域內的干部收入水平過高,導致整體干部隊伍和社會群體有分配不公平感。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壟斷部門、一些執(zhí)法部門或一些壟斷性國有企業(yè)中工作的干部,分配水平普遍大大超過一般部門的公務員收入水平,更超過工人的收入水平。同樣是辛苦工作,同樣是一定級別的領導干部,收入卻存在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差距,這在社會中反響很大。一部分干部崗位一換,就迅速成為富裕的群體,被社會稱為“崗位一夜暴富”型干部。這些干部做上一屆“老總”或“什么長”,個人資產就少則上千萬元,多則數(shù)千萬元。這些現(xiàn)象令社會不安,也讓很多干部不服氣。在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下,使得一些干部不甘于“清貧”,于是千方百計從其他渠道使自己“多掙一些”,慣常的手段是隱蔽的權錢交易,以求得心理平衡,這對干部隊伍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當前需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充分論證那些高薪是否定得合理,由誰來定;二是用競爭的方式為高薪崗位選配干部,而且必須能上能下。
要在干部中樹立“行行皆能成長”的導向。當前,由于存在一些領域內的干部交流過多、提拔過多,導致一些干部在思想上產生了“當某領域內的干部有出息、當某某領域內的干部沒出息”的比較。有少數(shù)干部閱歷很簡單,業(yè)績也很一般,就是因為班子的性別或年齡需要而迅速得到重用,類似的情況在干部中形成了很多議論,也滋生了一定的不滿情緒。用什么方式、選拔什么樣的干部,干部很關心,社會也很關注。因此,應當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營造更加公開、公正、公平的干部成長和使用環(huán)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