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高郵七月十五日電題:高郵兩萬災(zāi)民:患難時,我們有個大家庭
作者趙德清
七月十二日,江蘇高郵湖西郭集、送橋、菱塘等鎮(zhèn)第二批群眾九千六百二十五人緊急撤離,分別被安置到臨近的儀征、邗江等有關(guān)鄉(xiāng)鎮(zhèn),住進當(dāng)?shù)厝罕娂抑。目前,從高郵湖西轉(zhuǎn)移出來的群眾已達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一人。
“在書記家睡上了主房”
今天上午九點零五分,在邗江甘泉鎮(zhèn)雙塘村支部書記李宏貴的家中;字甑拿穯⒏Q,“李書記對我們就像親人一樣!我們吃的,住的,用的,都如同在自己家里!泵穯⒏先耸呛蛯O子一起從郭集撤離出來的,兒子還在抗洪一線保衛(wèi)圩堤。他說,起初他還有很多顧慮,可當(dāng)看到這里的民眾尤其是李書記一家這樣熱情,把家里最好的主房讓給他們住,心里反而過意不去。
“他們像姐姐一樣待我”
十點二十分,在儀征大儀鎮(zhèn)公路村吳莊組王德材家中,一位正在給孩子喂奶的年輕母親笑著說,懷里吃奶的孩子只有兩個月大,是此次轉(zhuǎn)移安置民眾中年齡最小的。
孩子媽媽叫曾慶梅,是從湖北來高郵郭集姐姐家探親的,怎么也沒想到竟趕上汛情成了“災(zāi)民”。在前天的轉(zhuǎn)移過程中,懷抱孩子的她和姐姐失散了,當(dāng)時她都快急瘋了。不過最讓她感動的是,戶主老王把樓上的房間騰出來給她娘倆住,并端來了可口的飯菜。曾慶梅稱,這里的人都像姐姐一樣對她好。
“在老常家用上了空調(diào)”
十一點,在儀征范莊常志平的家中,坐滿了老老少少一屋子人。據(jù)介紹,此次安置在常志平家的五戶郭集民眾就有十一人,年齡最大的八十四歲,最小的兩歲。住在老常家的周廣云激動地說,老常這人真是太好了,為安置我們十一人,他專門從集市上買回十床涼席,騰出了六張床,可他自己和女兒卻打起了地鋪。因天氣悶熱,老常又特地花了二千二百元人民幣元為他們安裝了空調(diào)。
在老常家中廚房里,煤氣灶上的鍋在“咕咕”作響。揭開一看:一只鍋里燉的是冬瓜煨鴨子,另一只鍋是紅燒豬爪。災(zāi)民們說,這都是老常從街上買回給他們補身子的。
“大集體生活別樣精彩”
在高郵天山鎮(zhèn)中心小學(xué),集中安置了四百多名轉(zhuǎn)移群眾。十一點三十分,筆者走進校園,通過晾著的大量衣服,可看出這里住了許多人。
在走廊里,筆者遇上了正在閑聊的趙文郁老兩口。年已七十高齡的趙老說,他是三天前撤離郭集被安置在這里的,這里的生活讓他們很是安心,早飯是包子加稀飯、咸菜等,中飯和晚飯的菜都不錯,大家飯后還可在一起聊聊天。大集體的生活雖然有點單一,但過得很安心。“患難時,我們有個大家庭”,老趙很樂觀,他相信在政府的幫助下,一定可以保住家園。